在上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这段时间,华沙轿车的外形已经彻底过时了,所以需要对这种车型进行外观上的升级。1961年,华沙轿车厂制造了三种不同的原型车,但是最后因为资金和技术问题,新车决定只对车尾和车顶结构进行改动。
这三种原型车是Cezary Nawrot设计,Roman Skwarek牵头负责制造的。技术文件由Stanisław Łukaszewicz领导的团队编写。1964年8月,工厂决定投产搭载了S-21型发动机的华沙203和搭载M-20型发动机的华沙204。这两种车型的外观直接看图,改动较大,不过相对于外观,内饰的改动较为有限。只是换了转向柱并使用黑色塑料包覆了仪表盘上方。新车采用了两排皮革外包的海绵座椅,能够提供较高的舒适度。新车前轮采用螺旋式弹簧和伸缩式减震器,后轮采用板簧加臂式减震器。制动系统采用单回路鼓式刹车。在三厢版投产一年之后,旅行车版也正式投产。在华沙轿车临近停产的时候,他们开始使用菲亚特125P的零部件和油漆。
华沙203/204,可能是国人最熟悉的一款华沙轿车
1967年,华沙轿车厂曾经打算过在出口车型上安装51马力的珀金斯4.108型柴油机。1968年,在标致因为命名问题和波兰方面打官司之后,华沙203/204更名为华沙223/224。在1966、1968和1969年,车辆的制造工艺与钢厂设备都进行了升级,华沙轿车厂具备了年产1.5~1.8万台轿车的能力,每台轿车的刹车工时从240降低到了219小时。从1970年开始,华沙223/224开始装备4速全同步器手动变速箱。这些车辆主要用于出口(主要是出口的哥伦比亚),后来这套配置也用在了ZUK系列轻卡上。尽管如此,他们还是保留了3速手动变速箱的配置。1973年3月30日,华沙轿车正式停产。1951~1973年,华沙轿车的结构经历了4000处小改。
华沙轿车的颜色很少,最常见的就是白色和灰色。在生产跟着结束之前,华沙轿车开始采用菲亚特125P的车身油漆,还使用电泳和烤漆技术提高了车身的防锈性能。
华沙-223T,华沙223的出租车改型
讲完了这些,我们讲讲《汽车》周刊当年测试华沙轿车的故事。
1957年,波兰《汽车》周刊的编辑对于华沙M20-57的性能进行了一次测试。测试车辆最后跑出了109.2公里的最高时速。这台车也因为发动机功率低,油耗高、最高时速低、外观过时和车内视野窄而受到批评。不过M20-57的制动系统、操控性、舒适度和越野性能却比较不错。
1964年3月,《汽车》周刊发布了华沙203的路试结果。这种车型的三厢款因为其大方的外形、宽大的后窗使得后方视野开阔而受到了好评。不过这种车型因为雨刷器出现的问题和把油箱盖放在车身左侧受到了批评。华沙203的最高时速是131公里,零百加速时间是29.2秒。
测试之后发现车速表的显示速度低于实际速度。在城区内百公里油耗在12.2~15.8升之间变化,在一般公路上行驶时,百公里油耗在11.2~16.0升之间变化。百公里油耗的平均值是13.9升(厂方的估测是12升)。根据测试结果,华沙203在时速75~85公里时,平均百公里油耗是12.6升。车辆的耐用度低于平均值,尤其是耐腐蚀性能。虽然制动系统性能很好,但是需要很大力气区才刹车踏板才能让车彻底站住。这种车型的悬挂舒适度比较高,但是悬挂的耐用性不行。最后华沙轿车的变速箱也被人诟病,因为发动机功率虽然大了,但是变速箱的不匹配让发动机无法发挥出动力。
1967年,《汽车》周刊又测试了华沙203K型旅行车。这种车型的多用途定位与其底盘较高的离地间隙、开阔的后窗视野(尤其是和三厢版比较起来)、内饰和仪表盘都获得了好评。发动机还可以使用低质量燃油,不过缺点就是对于一台排量2.1升的发动机来说,70马力的功率实在是有点低了。S-21发动机的特点是气缸行程大(100毫米),在中低转速区的性能不是很好。这种车型的传动系统也被诟病,和M20还有华沙204相比离合器太重,变速箱档位数太少。杂志的编辑还批评了关于油箱盖的问题,因为之前就说过油箱盖不适合放在左侧。这种车型的最高时速是126公里,这个数字在当时被认为过低了。零百加速是28.3秒,平均百公里油耗为13.3~16.6升。
从投产开始,华沙就一直在用比较过时的零部件,比如梯形的前轮悬挂和臂式减震器。M-20搭载的侧阀式汽油机也是过时的设计,压缩比低,动力不足。但是这种发动机可以使用低质量汽油,因为其简单的设计而非常耐用。
这种车型有30个润滑点位,制动系统每2000公里就需要进行调整,油滤每5000公里就需要更换。虽然空滤阀门难以正确安装,但是因为结构简单,所以在实际使用的时候并没有引发很多事故。总之,这是一种比较适合波兰等国家当时国情的车辆。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