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友去往深圳、东莞
常常需经过虎门大桥。
这座横跨珠江口的桥梁
或将迎来改扩建,
时速达120公里,
有望缓解拥堵现状。
计划投资百亿
虎门大桥将改扩建
近日,广东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官网发布《莞佛高速公路虎门大桥段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招标公告》,意味着虎门大桥或将“焕新”。
招标公告显示,虎门大桥改扩建工程拟推荐线路起于广深高速太平互通,依次上跨太平水道、百花山隧道、威远互通、虎门炮台保护区、狮子洋水道、南沙立交,后落地拼入既有道路,终于广澳高速坦尾立交,路线全长约21.5公里,拟采用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速度120公里/小时。
▲现状虎门大桥线路图(含两岸引桥)/图源虎门太平
据悉,本次改扩建工程项目总体功能定位为国家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粤港澳大湾区珠江口跨江通道的标志性工程,大湾区互联互通的重要纽带,珠江东西两岸纵向走廊的转换通道,都市组团间交通联系的快速通道。
虽然该公告并没有透露投资额度、大桥现状如何改扩建等相关信息,但此前,莞佛高速公路虎门大桥段改扩建工程已列入广东省发改委2024年重点建设前期预备项目。
根据《广东省2024年重点建设前期预备项目计划表》,莞佛高速公路虎门大桥段改扩建工程,总投资100亿元。
计划表还显示,与虎门大桥相接的高速路都将扩建至双向10-12车道。其中,广澳高速(南沙至珠海段)改扩建项目,从双向6车道扩建至双向10车道,计划2027年全线建成通车。
通车接近卅年
大动脉已不堪重负
翻看珠江口的地图,可以看到大湾区大桥林立,一座座跨江、跨海大桥将珠江口“缝合”在一起。1997年建成通车的虎门大桥就是珠江入海口第一座大桥。
虎门大桥连接广州市南沙区与东莞市虎门镇,其主航道跨径888米,曾被誉为“世界第一跨”。
这座大桥使珠海、中山、江门及粤西地区,到东莞、深圳等粤东地区不再需要绕道,行车里程缩短120多公里,改写了粤港澳三地“一水隔天涯”的局面,为城市互联互通和经济繁荣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车流量的持续增长使这条交通大动脉已不堪重负。
虎门大桥的股东之一、越秀交通基建发布的2023年年报显示,2023年虎门大桥日均路费收入为282.55万元,同比增长48.1%,日均收费车流量为10.36万辆,同比增长43.6%。然而其设计车流量为日均8万标准车次,实际情况已远超该设计标准,拥堵成为家常便饭。
▲网友吐槽虎门大桥堵车
如今虎门大桥改扩建,不仅能够延长桥梁使用寿命,也将促进两岸人流、物流的高效流通。
纵横黄金内湾
新通道连起珠江口
曾经被伶仃洋隔断的珠江口两岸城市群,正被一条条交通大动脉连通。港珠澳大桥、深珠通道等将与虎门大桥一起构建“湾区1小时交通圈”。
4月11日,珠海市自然资源局启动了《珠海市国土空间近期规划(2021-2025年)》草案(以下简称《草案》)为期一个月的意见征询工作。
根据《草案》,至2025年珠海初步建成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以两条战略通道为引领,构建形成“双港、三轨、 三桥、六横、九纵”的综合交通系统。
其中提到,港珠澳大桥将政策突破,连通深港。这或许意味着未来港珠澳大桥不仅连通香港,而且有望通过改造,从“单Y”变成“双Y”,直通深圳。
▲《草案》截图
有专家估算,让深圳搭上港珠澳大桥,这样至少有近400万辆深圳的汽车,可通过港珠澳大桥连接线直达珠海。在香港、深圳两大“世界级城市”辐射下,不仅可大大提高粤港澳大湾区人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效率”,对加深湾区城市之间人员交流、经济融合和融合发展,建成国际一流湾区等都有重要意义。
▲港珠澳大桥。图/李建束
“湾区1小时交通圈”也少不了深珠通道的身影。
据悉,深珠通道规划起于深圳前海,对接广深高速公路和南坪快线,经孖洲岛一路向西至珠海。
据广东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在2023年发布的《伶仃洋通道珠海侧公路工程方案设计研究项目招标公告》显示,深珠通道为公铁复合通道,不仅可供车辆行驶,还承担高铁、城际铁路的功能。
▲西丽高铁枢纽效果图
深珠高铁部分,线路始于深圳西丽站,跨越伶仃洋至珠海于珠海高新区北围片区设珠海北站,向西延伸至珠海中心站(鹤洲),线路全长约80.7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
深珠城际部分,线路始于深圳前海站,于珠海后环片区设站,与珠斗城际、深惠城际贯通,线路全长约40公里,设计时速200公里。
▲深珠通道珠海侧
该通道建成后,从珠海高新区到深圳前海将实现30分钟到达,让两地有望实现跨江“牵手”。
交通脉络再次扩张,
承载能力不断提升。
期待珠江口两岸
互通互联更加通畅~
来源:珠海新知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