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周王城广场中心矗立着一座六匹马驾车雕塑,天子驾六博物馆就在雕塑下面。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建都,“东周王城”是平王东迁之后建的新都城,洛阳可以确认作为中国之都的历史从此开始。东周王城前后历时515年,共25王。
从2000多年前东周王城的城市布局图看,王城北依邙山、南傍洛水,城市平面略呈方形,面积约九平方公里。城内分布四大功能区,西南部为宫殿区其东部为粮窖区、西北部为手工业作坊区、东部为陵墓区。
王城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数量众多的珍贵文物,但是放在展厅中展示的数量并不多。
错金银狩猎纹铜镜
人物立像
展板上有两张精美的文物照片,。一张是现藏日本永青文库的错金银狩猎纹铜镜,一张是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的人物立像。这两件文物,都出自洛阳金村东周大墓,揭出中国近代文物之殇。周王陵分周山、王城、金村三个陵区,其中金村陵区位于孟津县平乐镇境内金村、翟泉一带,共发现有8座周代大墓。所有大墓均甲字形,南北向,有3座还有附属车马坑,李学勤先生指出此墓群属于周王室(或包括其臣属)。令人痛心的是,这里曾经出土数以千计的金银器、青铜器、玉器等珍贵文物,然而都流落海外。1928年夏秋更迭期,一场大雨降落在河南洛阳金村。在这场大雨的冲刷下,村东头不远处,地表塌陷,露出墓葬雏形。待到雨停之后,众人发现了这些年代久远的大墓。接下来,当地村民开始哄抢墓葬中的文物。当时,河南境内战火纷飞,1928年4月军阀张作霖的奉军开始进攻河南,时任河南省主席冯玉祥派韩复榘率兵抵抗奉军,双方展开了激战。连绵的战火严重干扰和破坏了当地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随后不久,加拿大传教士怀履光闻讯而来。他与臭名昭著的敦煌文物盗窃犯华尔纳纠结了一众强盗,挖掘金村及其附近的8座东周王陵,挖出上千件珍贵文物,并将其中大部分珍贵文物运往国外。已知收藏有金村文物的博物馆,除了在加拿大和日本,还有大英博物馆、柏林博物馆、瑞典国立博物馆,以及美国的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纳尔逊——阿特金斯美术馆……名单可以拉出多个国家的数十家收藏机构。如果这些文物留在中国,足以撑起一座声名显赫的博物馆。
博物馆后厅,就是原址保护的东周时期车马坑。这座40多米长的大型车马坑,是该馆展示的主体,于2002年夏修建洛阳王城广场时发现。
这一年,考古工作者在东周王城东部,发现了397座东周时期的墓葬和18座车马坑。其中,规模最大、蔚为壮观的一座车马坑南北长42.6米,东西宽7.4米,共清理出了26辆车、70匹马和7只狗的骨骼。其中,马为二匹一排或四匹一排或六匹一排。车分东西两列,均由北向南依次放置。在其中一辆马车前,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对称摆放的6匹马骨骸,这“六马驾一车”的“天子之乘”以直观清晰的形式,向世人印证了古文献中“天子驾六”的记述。虽然过了近3000年,车辕、车身的构件及马的骨骼仍清晰可见。从马骨鉴定报告看,六驾车中的马在骨骼尺寸方面,其桡骨、掌骨、跖骨测量数据的平均值均明显大于该车马坑所有马骨的平均值,这六匹马当是骨骼较大的马。这正与天子的身份相符。“天子驾六”保存之完好、规模之宏大,在世界上独一无二。
关于“天子驾六”的起始年代,从文献上看有四种说法。第一种是夏代说。北宋高承《事物纪原》卷2“驾六”条说:“按《夏书·五子之歌》”曰:‘若朽索之御六马’,则驾六之制, 夏后已然,非自秦始皇也。”第二种是商周说。《后汉书·舆服志》记载:秦并天下,阅三代之礼,秦始皇依殷王乘大路的习俗,作金根之车。汉承秦制,“所御驾六,馀皆驾四,后从为副车”。《周易》京氏、《春秋》公羊说皆云“天子驾六”。《逸礼·王度记》曰:“天子驾六马,诸侯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第三种是秦代说。《史记·秦始皇本纪》说:秦兼天下,自以水德,“数以六为纪”,故始皇帝始“乘六马”。第四种是汉代说。郑玄认为“《王度记》云‘天子驾六’者,自是汉法,与古异耳”。 对“天子驾六”产生的年代分歧,自汉代以来史学界一直无法定论。
从这座春秋时期的天子驾六车马坑来看,关于“天子驾六”起始年代的说法,秦代、汉代说不可靠,而夏代说由于无考古资料佐证,其真实性则不敢断然否定。可以说,本次考古发现证明最迟从春秋时期就有了“天子驾六”的礼制。
据悉,该车马坑是目前洛阳发现的最大的车马坑,无论坑的规模,还是马和车的数量,在全国也是不多见的。六马驾一车的车马坑目前发现的还有三处:一处是2002年湖北枣阳九连墩楚墓陪葬的1号车马坑,一处是2005年陕西长安战国秦陵园遗址中的车马坑,第三处是2006年洛阳市唐宫路小学发现的1号车马坑。前两处均为战国之际“礼崩乐坏”的谮越现象,第三处为仅有一车的小车马坑,与天子的规格极不相称。看来,目前只有周王城遗址这一车六马名副其实。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