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修知识 / 正文
三目汽车照明,弄潮儿后视镜变革汽车电子(后视镜电子智能研发亿元)

Time:2024年09月18日 Read: 评论:0 作者:萌界大人物

三目电子成立于2011年,是佛山高新区内一家主营汽车照明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过去以出口为主要导向。
近年来,受到外需走弱、贸易摩擦等不利因素影响,开始谋求转型突围。

2022年,看准智能驾驶万亿级市场蓝海,三目电子将内部一个事业部孵化成子公司“三目智能”,正式切入CMS电子后视镜全新赛道。

7月1日起,随着新国标GB15084-2022的正式发布实施,汽车电子后视镜正式合法持证“上岗”,开启汽车后视镜的新局面。

三目汽车照明,弄潮儿后视镜变革汽车电子(后视镜电子智能研发亿元)

三目汽车照明,弄潮儿后视镜变革汽车电子(后视镜电子智能研发亿元)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经过多年研发,我们在国内率先推出拥有自研ISP(图像信号处理)算法芯片的电子后视镜。
”三目电子执行董事邓蚁透露,目前三目智能已与国内多家公司签订联合开发协议,协助国内整车厂推动智能化、智驾化发展,公司营业额有望在五年内突破10亿元大关。

●撰文:王芃琹

传统出口企业的“二次创业”

“这是我人生的第二次创业。
”谈起三目智能的诞生过程,邓蚁颇为感慨。

12年前,他在位于佛山高新区的新光源产业基地创办了三目电子,主要从事汽车LED照明灯具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我们推出的车灯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越野改装类、一种是特种照明,严格来说都是细分市场。
”凭借此前丰富的市场营销经验,邓蚁很快将产品打入了欧洲、美国、澳大利亚等海外市场,出口业务占比约九成,与飞利浦照明、欧司朗、德国海拉等多家全球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在细分领域整体实力跻身国内行业前三。

然而,近年来受到海外需求减弱、地缘政治扰动等因素影响,三目电子的出口业务遭遇了不小冲击。
邓蚁透露,2021年公司出口业务规模约为1.5亿元人民币,今年预计会缩减至7000万元人民币。

庆幸的是,凭借着敏锐的市场感知力,多年前三目电子便踏上了“变革之路”。

2019年,邓蚁在德国汉诺威商用汽车展上看到了奔驰推出的第一款电子后视镜,灵感随即迸发:“当时我们就预判,在智能驾驶迅猛发展的背景下,电子后视镜将在中国完成从‘1’到‘10’的突破。

很快,三目电子开始了“二次创业”,将大量的资金和人才投入到电子后视镜的研发。
2022年,该公司将汽车电子事业部独立出来,成立子公司三目智能。

值得一提的是,三目智能诞生之初便有雄厚的技术研发实力加持:其联合创始人郭志友是华南师范大学从事光电子材料与技术研究的知名学者;公司研发人员占比超过50%,其创始人团队及核心成员均来自业内知名汽车零部件企业。

“不得不承认,电子后视镜的研发比想象中更复杂、花费也更多,我们前期投入了2000多万元用于技术研发。
”即便过程艰难,邓蚁也从未打过退堂鼓,“应对外部变化,未来的商业竞争就是核心技术的竞争,撑握核心技术,我们才能在市场上发展和立足。
我们必须建立核心技术能力,这样才能把企业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
科技转型就是开启企业第二增长曲线的‘钥匙’。

发明专利数居同领域之首

事实上,电子后视镜并非新生事物。
早在2008年,奔驰公司将电子后视镜的研发项目交给德国博世和梅克朗公司。
此后,相关研发成果在奔驰的一些重卡等商用车上做了应用,而尚未在乘用车领域大面积铺开。

看中这一市场“缺口”,邓蚁及其团队着手推进研发工作。
“电子后视镜看起来架构简单,但要做好并不容易。
”他解释称,电子后视镜的研发要解决很多技术问题,例如系统延时处理、图像畸变矫正、低照度图像增强,防光晕等,这些都是影响产品使用安全性的“痛点”。

以低照度图像增强为例。
若驾驶员夜晚行车,周边环境亮度较低,通过传统物理后视镜比较难看清楚;又或者夜间行车,后车采用强光照射,使用传统物理后视镜有时会出现“视觉盲点”。
因此,电子后视镜需要借助ISP芯片对采集的图像信号进行处理,将原本看不到的场景“还原”出来。

“要解决这些问题,核心关键还是ISP芯片。
”从一开始,邓蚁团队便抱着“坚持底层算法创新”的态度,集结了一批来自机电、人工智能算法等领域的专家,进行ISP芯片的研发。

经过数年研发,三目智能成功推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ISP芯片,“目前在业界能独立完成芯片研发的企业十分少见。

除了芯片,摄像头模组同样是决定产品性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此,三目智能也自主开发出一款非对称光学透镜。
它通过水平放大倍数与垂直放大倍数两种放大倍数方法,对图像畸变矫正,减少软件程序对图像信息的运算补偿等处理时间。

“通过我们设计的物理透镜纠正图像畸变,再到ISP进行调校,能达到行业领先的图形畸变处理效果。
”邓蚁介绍,目前三目智能在国内获得了25项发明专利,均是基于CMS电子后视镜底层算法结构的专利,是国内同行企业中拥有最多发明专利的公司。

新国标实施加速产品“上车”

今年是电子后视镜量产“元年”。
2023年7月1日,电子后视镜新国标GB15084-2022正式实施。
这意味着国内电子后视镜“上车”速度将不断提升。

通过前期对多家整车厂的拜访,邓蚁预判2025年前后新能源汽车安装电子后视镜的比例能提升到10%左右,电子后视镜的市场规模在60亿元—80亿元之间;到2026年有望超百亿元,“随着新国标的实施,我认为这个时间表还会加速”。

市场浪潮正在袭来,三目智能蓄势待发。
经过多轮研发,该公司已成功推出携带自研算法且可以与整车厂“预融合”的第二代电子后视镜。

“过去,电子后视镜产品市场覆盖率不高,一大原因是产品价格过高。
”邓蚁表示,三目智能自主研发的智能电子后视镜成本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今年公司营业额预计为3000万元,力争五年内突破10亿元。

目前,公司已和多家知名车企签订合作协议,并正在与多家新能源车企接洽。
同时,三目智能也从未放慢研发的脚步。
目前该公司在筹建CMS电子后视镜基本测试实验室,预计第四季度投入使用。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投入大量成本做底层算法创新。
我认为,如果我们向第三方买方案,公司就没有存在价值。
”在邓蚁看来,做的东西虽小,但必须要做精,“我们希望三目智能在电子后视镜领域,不说做到市场最认可,但一定会在技术领域包括底层算法掌握方面做到最好。

标签: 后视镜  电子 
关于我们
我们成立于2024年夏,是给广大网友提供生活知识的平台,非盈利性质平台,主为广大网友交流分享生活当中的一些生活技巧,知识类的经验交流。
关于我们
主体介绍
扫码关注
技术支持:元老 QQ:97093008琼ICP备2024031771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