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消息 / 正文
青海汽车陷落,彩礼一人陷落幸存遇难小伙(塌陷公交车孩子彩礼医院)

Time:2024年08月08日 Read: 评论:0 作者:少女玫瑰心

编辑/刘汨

对事故现场的搜救仍在进行当中

17路公交车贯穿了西宁的中心城区,经过了学校、市场和医院,车上总是载满了人们热络的日子。

青海汽车陷落,彩礼一人陷落幸存遇难小伙(塌陷公交车孩子彩礼医院)

青海汽车陷落,彩礼一人陷落幸存遇难小伙(塌陷公交车孩子彩礼医院)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小雷的妈妈很忙,要照顾三个儿子和八十多岁的婆婆,她难得带孩子们进一趟城,要去看望一位患病入院的亲戚。

李成刚当爸爸不久,孩子一出生身体就不大好,被送去医院治疗。
快过年了,李成和岳母想把孩子接回家,团团圆圆的过个春节。

还有小伙子阿丹,他快结婚了,要跟着叔叔、婶婶和堂妹去趟市场,为自己准备彩礼。

1月13日傍晚,他们都赶上了那辆车牌是青A60015的17公交车。
车子停在红十字医院旁,再没能驶出站台。

突然而至的塌陷,17车公交车落入了大坑里,接着是二次塌陷、爆炸。
截止最新的通报,已经找到了9名遇难者的遗体,仍有1人失联。

救治伤者的青海红十字医院

陷落

塌陷发生后,张宇看见了那段“男孩救下婴儿”的视频,他认出来,那个穿着黄色衣服的勇敢男孩,就是自己13岁的侄子小雷。
张宇想起来,当天弟媳是要带着三个孩子,去红十字医院探望一位亲戚。

家里的七八个兄弟慌了,辗转在西宁市的各大医院,最后还是在距离事发地最近的红十字医院找到了三个孩子,孩子们除了有几处擦伤,都没什么大碍,但他们的妈妈还是没有消息。

傍晚,张宇见到了三个侄子时,他们身上的衣服满是泥污,小雷和哥哥断断续续回忆起,发生在17路车站上,那惊恐的一刻。

塌陷发生时,小雷眼见着妈妈抱着八个月的小弟弟,掉进了洞里。
小雷和17岁的哥哥合力把弟弟救了起来,随即又发生了第二次塌陷,兄弟俩一起陷了下去。
四五米深的大坑里,破漏的管道喷着水,混着泥土,覆盖在人们身上。
从坑里拉出来的人几乎浑身是泥,鞋都没了。

从坑里被救上来的,还有20多岁的西宁本地人李成。
塌陷的时候,他和岳母刚在医院探视完自己出世不久的孩子,正好赶上了那辆17路公车。
还没踏上车,两人就一同落进了坑里。

除了一些擦伤,李成还断了一根肋骨。
塌陷发生时,一旁的线缆打在李成身上,他一度晕了过去。
大概两三分钟后,李成醒过来,坑里的水喷得厉害,他尝试着去摸索一起掉下来的岳母,无果。
线缆又打了一下,李成再次晕了过去。

事发当晚十点,陷落的17路公交车被吊了出来。
经历了两次塌陷和爆炸后,围观的人们看到,车体的损毁已经与报废无异,几乎没有一块完整的玻璃。
为了找到三个侄儿的母亲,张宇也去了事发现场,但被拦在了警戒线外面。
大坑的周围,救援人员仍然在清理土方、抽水、搜救。
一街之隔的一栋大楼旁,架起了测量仪器,准备检测楼体是否因塌陷发生了倾斜。

在病房里,张宇和家里人没多说什么,躺在床上输液的小雷大多数很安静,偶尔会问上一句,妈妈呢?17岁的哥哥大概能意识到了什么,手上缠着纱布,坐在床沿不声不响。
听见有人提起妈妈,没说两句,他的眼泪流了下来。

救起弟弟的小雷

等待

红十字医院的急诊楼二层是失联家属的安置区,十层和十一层则是事故伤者的救治区域。
一栋大楼好像被分割成了两个世界,一边是煎熬,一边是希望。

1月14日晚上,张宇来回在这两个“世界”里转换:家属区的气氛很压抑,大多数人红着眼眶;在病房里,劫后余生的惊吓,也逐渐在三个孩子身上显现。

小雷还记得,自己和妈妈、哥哥、弟弟是在17路公交的起点中惠紫金城上车,车里人不算多,他们坐在了后面两排。
但完整的记忆戛然而止在他刚跨下公交车的那一刻,哥哥和抱着弟弟的妈妈还在离地面最近的踏板上。
此后便是碎片式的画面:消失在地洞中的妈妈、被拉上来的弟弟、突然而至的二次塌陷,以及一辆远远驶来的消防车。

八个月大的弟弟没什么外伤,却总是在睡觉时发出哼哼声,身体不时抽动一下。
晚上十点了,孩子的体温升到了38度,医生检查结果是,没好好吃东西,要输营养液。
家里人也跟着着急,“孩子还在母乳期,妈妈不在身边,受了惊吓,代餐不怎么吃。

有关部门找来了心理医生,为伤者进行心理辅导。
事发时,公交车恰好有一位红十字医院的急诊科护士,他在现场安抚伤者的职业表现,受到了广泛的赞扬。
但这名男护士同样接受了心理辅导,家人们和心理医生同时避开了对事故的回忆,不再主动提起。

为了找到岳母的下落,李成也会去二楼的家属区看看。
聚在那的人三三两两地小声议论着,“什么时候能找到遗体?”、“现在发现的里面,有我的家里人么?”……李成转了一圈回到病房,对家人说:“不抱太大希望了。

辨认遇难者是最紧张的时候,工作人员把照片拿过来,每家派个代表过来,如果看着像,再做DNA比对。
一天里,张宇和家人经历了三四次这样的辨认,都是否定的答案,“衣服的颜色和样式都不对,她当天穿的是蓝灰色羽绒服。

晚上十点多,家属区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辨认,张宇和朋友急匆匆从病房赶来,依然没有结果。
他们围在工作人员旁边,提出想去太平间直接看看遗体,但没有得到允许。

焦急等待消息的家属们

日子

17路公交车贯穿了西宁的中心城区,途经了多所学校、火车站,以及当地最大的两所医院,省医院和红十字医院。

李成的孩子因为早产,刚出生就被送到红十字医院救治,妻子则在省医院坐月子。
前几天,孩子的情况终于有了些好转,李成和岳母准备接孩子回家,正好赶上春节,一家团聚。

1月13日,两人到红十字医院的时候,天色有些暗了,医生建议第二天再把孩子接走,李成和岳母接受了这个提议。
两人出了医院,一辆17路公交车驶来。

“要是当时抱上孩子就好了”,家里人开始设想另一种可能的发生,西宁的冬夜很冷,考虑到孩子,一家人就会去打车,也许就能避开这场意外。

17路公交车还会路过小商品批发市场,小伙子阿丹快结婚了,13日那天,他要跟着叔叔、婶婶和堂妹去趟市场,为自己采购彩礼。

阿丹叔叔的遗体被找到时,已经严重变形,脸肿得很大,儿子都辨认不出,最后通过抽血检验DNA确定了身份。
婶婶和妹妹的遗体到14日晚上10点才被找到。

张宇也没想到,常年住在村里的弟弟一家,偶尔来西宁走亲访友一次,就遇上了意外。
弟弟在甘都镇供电所打工,每天干着爬电线杆、维修这样的辛苦活儿,供电所旁边是甘都镇卫生院,弟媳就在里面上班。

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以及照顾八十来岁的婆婆,大多由弟媳一人操持。
村里的干部说,老人的身体不好,夏天能下床走动,冬天连走路都需要搀扶。
事故发生后,家里人试图瞒着老人,“但是怎么瞒得住呢,媳妇和孙子们好几天没回来了。

工作人员正在对现场土壤进行取样

告别

1月14日晚上十点左右,又有几具遗体的身份得到了确认,两个女孩站在窗边哭了起来,死亡名单里有她们的姐姐和妈妈。

张宇一家提出去太平间辨认遗体的要求一直没被允许,朋友们决定带张宇去吃点东西,几天来他忙前忙后,几乎没怎么吃饭。
席间朋友们不停宽慰张宇,“面对现实吧,面对现实吧”。
他微微点头,不说话,也不动筷子。

张宇回到病房时,已经接近零点了,一屋子都还没睡。
小雷的哥哥对着镜子发呆,八个月大的弟弟烧还是没退,张宇急匆匆去买药,剩下的家人围在孩子身边,帮他揉着肚子。
小弟弟突然哭了起来,小雷的哥哥转身躲进了厕所,久久不肯出来。
家人们在门口围着,没人敢敲门进去。

一片手忙脚乱中,最坏的消息来了。

1月15日凌晨,经历了近30个小时的等待后,张宇一家拿到了DNA比对结果,三个孩子的母亲确认离世。
这一次,张宇的弟弟终于见到了死去的妻子,她的身上有多处明显的外伤。
相关人士告诉他们,之所以这么久才找到遗体,是因为塌陷下方的情况复杂,还有原来的防空洞。

急诊楼的二层,越来越多的家属等来了坏消息。
人们自觉地围成了一个个圈子,中间站着的是对接的政府善后人员。
一个中年男人走上了二楼大厅,一边走,一边嚎啕。

1月15日,小雷母亲的葬礼在村里举行。
三个孩子被留在了病房里,大人们没让他们知道这个消息。

西宁夜晚的寒风中,自塌陷处三百多米长的道路上,停满了各种应急车辆,工人们正在对地面进行钻孔作业,收集好的十余袋土样都被做上了标记。
那个因塌陷形成大坑,已经被铁板围了起来,里面不时传出搜救犬的叫声。

临近春节,西宁街边树上挂满了红色的灯笼,建筑也被装饰上了彩灯。
一位现场的搜救人员告诉,对于最后一名失联人员的搜索,仍在进行当中。

(张宇,阿丹,小雷,李成均为化名)

本文由树木计划作者【北青深一度】创作,在今日头条独家首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张宇  小雷 
关于我们
我们成立于2024年夏,是给广大网友提供生活知识的平台,非盈利性质平台,主为广大网友交流分享生活当中的一些生活技巧,知识类的经验交流。
关于我们
主体介绍
扫码关注
技术支持:元老 QQ:97093008琼ICP备2024031771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