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以往人们只是以刹车距离(0-100km/h刹车距离)或者刹车的“手感”来评判,无法完全体现一辆车的刹车性能对乘坐舒适性的影响。更别提刹车舒适性这个概念了,这个概念可能对很多人来说比较陌生,也没有太多的研究和评测,但它却直接影响着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参考以前坐公交车时的记忆)。
为了更加全面细致地研究和改进汽车制动性能,驾驶评测在近期发布的《汽车驾驶体验试验评价规程》(以下简称团体标准)中,针对制动性能考量标准,制定了更加详细全面的研究评价体系。该体系主要包括制动安全性和制动舒适性两大试验评价部分。通俗地说,就是对制动性能“是否”和“良好”程度的评价。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制动舒适性。
在团体标准的制动舒适性评价体系中,围绕能够反映消费者主观体验的制动舒适性,制定了规范的评价标准和方法。主要分为【制动踏板感觉】和【制动节距】两个维度。【制动踏板感觉】的四级指标为踏板力、踏板行程、线性度;【制动节距】的四级指标为制动节距大小、制动节距收敛度、制动节距突变度。
具体来说,制动踏板力测量的是车辆制动时制动踏板的感觉。此评价采用主观方式进行,与用户、媒体在试驾过程中对“手感”的主观感受类似。方法是将车辆以0至120公里/小时匀速直线行驶,以不同的初速度行驶,待车辆稳定后继续逐渐踩下制动踏板,直至制动踏板踩到底,车辆停止。
刹车踏板行程评价的是刹车踏板的总行程和自由行程,通俗的讲主要包括刹车踏板行程是否过长或者过短,是否有死角(量就是你踩下踏板的力度)等等。
制动线性度综合评价制动过程中踏板行程、减速度、踏板力三者之间的关系,比如这种关系的线性度、建立的坡度大小等。也就是说,驾驶员施加的踏板力和行程与车辆实际减速性能的匹配程度影响着驾驶质量体验。
制动音调大小、制动音调收敛度、制动音调陡度重点评价车辆制动停止后,车体俯仰运动收敛和俯仰抖动的程度。
总之,这些评价方法和标准能够更加细致全面地考察和反映车辆的制动舒适性性能水平。制动舒适性评价较差的车辆,要么制动感觉过软、空灵,使驾驶员缺乏信心;要么制动感觉过重,制动力释放过于突然,与驾驶员的预期不符,驾驶员甚至会感觉到车身抽搐、抖动、振动,或者发出异常噪音,极大地影响驾驶感受。反之,在我们的制动舒适性评价中表现良好的车辆,制动性能的释放一定是线性、自然的,驾驶员操作合理、轻松、从容,对车身平稳行驶和停车影响较小。
此外,制动系统产生的粉尘、烟雾、异味等也属于制动舒适性的范畴,但这些情况更多的是硬件的基本资质,我们主要从驾驶感受的角度进行动态评价。需要强调的是,纯电动汽车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一大趋势,众所周知,由于物理特性,电动汽车的动能释放和加速性能远超传统燃油汽车。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该关注车辆的制动性能,当然也包括制动舒适性,不只是“能刹得住”,还要“刹得稳”。此次驾驶评价组标中舒适性制定提出的评价规则,正是在此前被行业忽视的一个细分技术领域,经过深入研究后推出的,旨在推动汽车产品驾驶品质更加细致全面的提升。
专家观点
张慧建
长安福特车辆动态属性专家汽车驾驶评测联盟专家
当我们听到刹车太硬或者太软的时候,其实是车主在描述踏板的感觉;踏板的感觉主要由制动系统决定。传统的制动系统是真空助力制动系统,调整时主要调整的是硬件,后期优化难度大,耗时长;随着新能源、智能化的推进,电子助力制动系统(EBB)的应用越来越广泛。EBB可以通过软件来调整踏板力度、踏板行程和减速度,使得制动踏板感觉的调整更加精准,并可以根据不同的驾驶模式进行适配,让舒适模式下的制动更加轻松,让运动模式下的制动更加猛烈,更有驾驶乐趣。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