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知识 / 正文
汽车压脚面子,入伍替他新郎一兵妹妹结婚(仪仗队入伍替他新郎一兵)

Time:2024年08月03日 Read: 评论:0 作者:南宫静远

不过在我看来,不管是98年抗洪救险的人型堤坝,还是08年汶川地震的盲跳救援等等诸多的应急事件表明,我们的战士都是“最可爱的人”,他们个个都堪称“天下第一兵”。

国之门面——三军仪仗队

不过要说哪位战士真正获得过这个称号呢?那就是号称仪仗之神的程志强大校了。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现在不管是国际地位、军事力量还是经济实力都已经发展到了极高的水平,过不了多久,历史悠久的华夏文明就要重新站回世界的巅峰。

汽车压脚面子,入伍替他新郎一兵妹妹结婚(仪仗队入伍替他新郎一兵)

汽车压脚面子,入伍替他新郎一兵妹妹结婚(仪仗队入伍替他新郎一兵)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可是中国不是个好战的国家,除了军事演习和拿回本该属于自己的国土外,根本不会参与他国之间的军事纷争,那怎么才能在不动武的情况下向其他国家秀肌肉呢?

三军仪仗队就成了军演以外最强有力的体现。

每每国际上或者国内有大型的庆典、仪式,中国的仪仗队永远是所有人瞩目的焦点。
就算活动已经结束了,中国仪仗队的风采还会在各大主流媒体和各类视频网站霸屏很久,成为红极一时的流量密码。

中国仪仗队能有今日的成就离不开每个战士的坚持努力,更离不开程志强大校的无私奉献。

初出茅庐

1955年3月,程志强出生在山西省永济市,18岁的时候进入了部队。
这时候的程志强和其他新兵一样都在慢慢熟悉部队的生活,突然有一天几个领导来到了新兵训练的场地,环视一周后,领导们的眼神不约而同地落在了程志强的身上。

原来是仪仗队的领导来选好苗子了,而程志强一米八几的大个,挺拔的身姿,完全符合领导们的挑选标准。

从那一日起程志强幸运地加入了三军仪仗队,正式成为了一名仪仗兵,他将有机会代表我国向全世界展现中国的军容军姿。

进入仪仗队后程志强十分努力,不过此时他还不知道自己的努力会让他将来有多么大的成就,他只是知道完成布置的训练后自己还要再加把劲,越难完成的动作他越要做到最好。

就是在这仪仗队新兵的训练阶段让程志强养成了追求完美的习惯。
不管是距离、时间、还是动作幅度他都要反反复复地练习、琢磨,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几年的刻苦训练他还制定了个《十字训练法》,原来只是帮助自己练习的口诀,不过现在已然成为了现役仪仗队训练的秘诀:

身体上挺顶帽子,纠正军姿照镜子,

踢腿慢绑沙袋子,练习摆臂拉绳子,

练军姿贴墙根子,脚尖上翘压脚面子,

脚腕无力踢石子,腰不当家别棍子,

量步幅用尺子,头型不正别针子。

努力与收获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程志强的努力,仪仗队的领导们都看在眼里,他的职务也在逐渐提高。
终于在入伍的第11个年头,程志强接到了一个值得他骄傲一生的大任务——担任国庆35周年大阅兵的擎旗手。

这是一场盛大的庆典。

新中国成立后连续十一年都在国庆时举办了阅兵仪式。
直到1960年,本着节约的原则对庆典制度进行了改革,定为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逢大庆举行阅兵。
但是因为国内种种原因,整整24年都没有再举行过阅兵仪式。

直到1984年,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后的首次阅兵仪式,也是当时自新中国成立后规模最大、装备最精良的一次。
那国家到底有多重视这次阅兵呢?

程志强是深有体会的。
当得知自己被选为擎旗手时他是又惊又喜,但在为阅兵做准备期间他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好多领导都单独找程志强谈过话,告诉他这次任务非同小可,一定要顺利完成,不能有半点差池。

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个任务的要求吧。
程志强需要扛着7.5公斤重、近3米长的军旗,与两位护旗手走在第一方阵的排头,带领整个阅兵队伍走过长度743.25米的天安门广场,时间需要控制在8分33秒,据计算总共需要踢991个正步,相当于每分钟116步的速率。

为了能够出色地完成党和国家赋予的任务,程志强进一步增加了训练的难度,他向上级申请参照军旗定制了一根钢管,内部装满了沙子,重量是军旗的3倍。
程志强每天扛着钢管练,目的是为了阅兵当天就算有大风也不会影响他的发挥。

整整9个月的艰苦训练,踏破了好几双训练鞋,程志强终于不负使命完美地踏下了大阅兵的最后一步。
带领着42个地面方队接受了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同志的检阅,同时也向中国人民和世界展示了我国的武装力量和现代化建设已经进入了崭新的时期。

正是这次任务出色的表现,充分地展示了我三军仪仗队战士“逆风不慢,顺风不快,横风不歪”的过人本领,程志强也因此获得了“天下第一兵”的称号,不过这只是他仪仗事业的辉煌开篇,接下来党和国家还有更多重要的任务需要他来完成。

回归

时间来到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对实现祖国统一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此时的程志强已经是三军仪仗队的队长了,又是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落到了他的身上——负责香港回归升旗仪式的总指挥。

为了这次的任务,程志强再一次展现了自己追求完美的好习惯,他曾七次跑到香港仪式会场进行实地考察,把整个会场“搬”回了位于北京的训练基地。

由于交接仪式是在晚上零点举行的,为了战士们能适应,训练的时间也从白天改成了晚上,程志强还要求负责升旗的战士朱涛把录着国歌的随身听当成身体的一部分别在腰间,反反复复地边听边练,掌握国歌的每一个节奏,坚决做到音乐起国旗升,音乐毕国旗停。

战士们每一天都把北京的“会场”当作是真实的现场进行着演练,每当有一点点失误都会让他们无比的自责,因为正式的会场绝不容许有半点的失误出现。

而程志强更是忍受着甲亢的折磨,不顾医生的住院建议坚持和战士们一起奋斗着,后来甚至在一次训练中因为体虚而摔落指挥台,吓得战士们差点上报外交部和领导,可是被他及时阻止了,短暂休息后便又回到了自己的岗位继续指挥训练。

在仪式正式开始前的几天是我三军仪仗队同英军仪仗队磨合训练的时间,期间英军的态度是既傲慢又散漫,与我军的纪律严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程志强也和英军的指挥因为步调的问题争得不可开交,最后由于我方步伐的动作更加利落大方,英方也只好妥协跟着练。

一切的准备工作都已完成,1997年6月30日晚11时42分,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正式开始。
双方仪仗队随着司仪的退场进入会场,这一刻无论是在现场的还是在电视机前的所有中国人民都无比激动。

三十六名仪仗队战士在执行队长的指挥下昂首挺胸,踩着整齐的步伐步入会场,分三排战列在旗杆脚下,随后进入会场的是双方的主要领导人。
等到英方领导人致辞完毕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代表海、陆、空三军的三名旗手承托下来到了旗杆面前。

23点59分48秒,英国的国旗从旗杆上降落,整个会场陷入了沉默,但是当00时00分01秒国歌响起的那一刻,国人的心正随着国旗冉冉升起,直到46秒国歌完毕,五星红旗准时飘扬在旗杆顶端,现场瞬间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程志强又一次完成了党和国家赋予的神圣使命,带领着三军仪仗队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的脊梁已经挺直,挺拔的军姿代表着我三军将士严格的纪律和强大的军事素质。

可是还没来得及庆功程志强就倒下了。
长时间紧绷的神经突然放松,回到北京他才发现自己竟然发着烧,40度的高烧,吓得战士们赶紧把他送到了医院接受治疗。
等到程志强康复出院,仪仗队的战士们发现他变了,除了变得比以前更精神了还变得更“纤细”了,带着病指挥完回归大业竟让他整整瘦了50斤。

有了“香港回归”的指挥经验,程志强自然就是1999年澳门回归的升旗仪式总指挥的不二人选。
同样的尽心尽力,追求完美,同样的不辱使命,妥善完成。
程志强再一次在自己的仪仗事业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澳门回归前两个月,程志强才刚刚完成了国庆50周年阅兵仪式的指挥工作。
这次的阅兵被称为“世纪大阅兵”,预示着21世纪的到来,更预示着我国的军备自主化、现代化进入了新的世纪。

先国后家

就像这样,重要的事件接踵而至,可国家只有一个程志强。
有时候甚至会同时进行着多项任务,在仪仗队战士们的眼中程志强永远有忙不完的任务,但是他却始终坚持着每天一有空就到教练场言传身教,哪怕军衔已经升为了大校,这一点都没有改变。
据早年一份关于程志强的资料记载:

在他入伍的第27个年头,总共就回过5次老家,加起来也就只有59天,而他应该享受的休假次数是24次,共计695天。

这余下来的600多天假期自然全部奉献给了他所热爱的祖国和仪仗事业。

而这600多天里包含着每年的春节,他没有回去;包含着4位亲人的离世,他也没有回去;包含着几乎所有人都认定的人生大事——结婚,他还是没有回去,婚礼的当天程志强让他的妹妹代替他与新娘完成了仪式。

在程志强看来,国家国家,先有国,才有家,国家的利益永远是凌驾于家庭和个人之上的,他绝不会因为家里的私事影响国家交予他的任务,国家也很放心把任务交给程志强,因为他从不会辜负国家的期望。

多才多艺

虽然程志强把大半辈子都交给了仪仗事业,可他并不只是擅长走正步、站军姿。
程志强在没有训练的时候会把空闲时间用在兴趣爱好上,他是既会舞文弄墨,又会写词谱曲,在部队里绝对算得上是个多才多艺的能人。

就是因为这份才情和以往的光荣成绩,使得程志强又一次获得了国家对他的认可,让他带领2008名仪仗队战士在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表演一个节目。

相信看过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朋友一定记得,有一个叫《击缶而歌》的节目。
远远望去2008名将士动作整齐划一,场面气势磅礴,引得现场观众也跟着节奏用手打着拍子。

节目的效果深受好评,当时国际奥委会的主席罗格也用“无与伦比”四个字来形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精彩程度。

当然,能有这样的成功离不开程志强对节目的理解和三千多名仪仗队战士四个多月艰苦的排练,就连节目的创作者都赞叹说:“战士的刚强和艺术的柔美结合起来让整个节目有了气吞山河的表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转眼到了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
中国的大阅兵已经成为了世界瞩目的焦点,按照惯例,程志强必然是要当地面方阵总指挥的,可是这一次前面却多了一个副字。

原来常年高负荷的训练加上连续不断的重大任务,使得程志强的身体状况早已不像年轻时那般硬朗,09年的时候他都54岁了,已经无法承受像阅兵这样重大事件的训练任务了。

只是多年建立的信任感,使得部队的领导还是希望他能继续指挥这次重要的任务,哪怕当个副总指挥,哪怕只是坐在指挥台上提点建议。
可当程志强踏上了指挥台,看到了干劲十足的战士们,军人特有的激情便让他忘了自己的身体,忘了自己的年纪。

程志强坦言,将来如果还有重大的任务或是国庆70周年、80周年的大阅兵需要他,只要他身体健在,他将随时听从党的召唤,随时走向阅兵场。

标签: 程志强  仪仗队 
关于我们
我们成立于2024年夏,是给广大网友提供生活知识的平台,非盈利性质平台,主为广大网友交流分享生活当中的一些生活技巧,知识类的经验交流。
关于我们
主体介绍
扫码关注
技术支持:元老 QQ:97093008琼ICP备2024031771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