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民李先生(化名)反映
自己是小区的停车位长租用户
前些天停在小区车位上
次日去开车时
却发现风挡被停车场管理人员贴了“违停”单
单子还称“违停”达三次
就禁止再开入小区停车场了
这是怎么回事?
前往调查——
李先生居住在浦东新区箭桥路615弄城投宽庭张江社区。小区是去年9月正式上线的保障性租赁住房社区,与李先生所在的企业签订了人才公寓租赁协议。作为新建的租赁住宅,城投宽庭张江社区(下称宽庭)的配套设施服务很让李先生满意,他便申请了入住。
入住后,为了解决私家车的停车问题,他支付了宽庭的年付停车费2400元。每天下班,他都照例将自己的车停放在家楼下A区停车场的中部车位。
△ 李先生支付了一年的车位租金
今年3月底,李先生家楼下的A区停车场突然开始进行了一番改造,安装了大量充电设施。他没有理会,仍然停在常停的区域。
△ 3月底,城投宽庭张江社区通知将改建一批充电车位
次日,车的挡风玻璃上多了一张违停通知单,李先生记得,通知单上称他将燃油车停到了电车充电专用车位上,单子上原话提到:“根据园区停车规定第四条,车辆未停放在指定区域,达到三次以上,将被录入黑名单无法进入社区”,落款是物业管理处。
△ 违停通知单
李先生的遭遇并非个例,4月12日,其他住户同样因燃油车占位收到了违停通知单。
对于“违停”的认定,李先生并不服气。“租的时候没说过要改充电车位,改之前也没有问过我们意见!
”
支付停车费用时,李先生记得宽庭物业说过,宽庭总车位约1400个。按照住户数量,停车理应不是问题。这次“违停”之后,李先生不敢再停到有充电设施的停车位了,可这时他才意识到,车位并不如数量上看的那么宽裕。
李先生告诉,宽庭地下停车场虽然车位众多,但大多数都是电子升降式的机械车位,平面车位并不多。而且,在A区,所有的充电车位都选用平面车位改装,导致可供燃油车停放的普通平面车位更加稀缺。而机械车位相比平面车位,对车辆的长、宽、高、重量均有严格限制,稍宽的车很难停入,“已经发生过很多次停车车辆剐蹭的这事了。”
在李先生家楼下的A区停车场观察发现,目之所及,大部分车位均是机械车位,铭牌上标注了“车长小于等于5050mm,车宽小于等于1850mm,车高小于等于1550mm,车重小于等于2000kg”。在现场测量发现,机械车位的实际可停放宽度略宽于1.8米,与铭牌标注基本一致。可能是停放条件过于苛刻,与机械车位数量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使用这些车位的车辆寥寥无几。
△ 一辆停放在机械车位上的燃油车
在A区停车场,平面车位相对较少,若按喷漆的号码来统计,总数约140个。50号至138号车位属规划比较齐整的集中平面车位,其余平面车位多设置在不利于机械车位安装的“犄角旮旯”。其中50号至61号、67至74号、122至138号这4整排车位均安装了交流电充电设备,在车位旁边的大片墙壁上,也张贴了“壁虎充电”的品牌logo,以及硕大的“禁止占位”字样。
△ 改建的充电车位
4月24日晚高峰后,看到,大量住户的车辆开始陆陆续续驶入停车场停放。粗略观察统计,晚上7时左右,普通平面车位还有20多个余量,8时左右时,普通平面车位已仅剩不到5个。有些燃油车找了一圈后,只好把车停到了“禁止占位”的充电车位。不知是否未到抽查时间的缘故,在现场并未看到李先生提到的违停单。有燃油车主对说:“平面车位肯定是不够的,现在我们都要抢车位。”
宽庭还有少量地面车位,但同样,其中的一部分也属于充电专属车位,禁止占位。晚8时左右观察看到,地面车位已基本停满。
△ 晚高峰后,地面车位基本停满
对于违停贴单一事,拨打了宽庭充电桩施工通知单上的电话,工作人员表示,“物业保安之前确实会贴,燃油车最好不要停在充电车位上。”对于机械车位过多平面车位过少,他表示,可能是考虑到住户太多,所以采用了机械车位设计。
还多次拨打城投宽庭官方400热线电话,但坐席一直“全忙”,拨打城投宽庭张江社区官方公众号上的电话后,工作人员称,会将的问题反馈给领导。4月25日,工作人员同样回复称,如果燃油车停放在电动车充电车位上,会通过单据进行告知,希望以后不要停放在充电车位。不过对于机械车位与平面车位比例欠妥一事,工作人员并未回应。
其实
关于机械车位相关的吐槽
投诉不在少数
此前,家住嘉定区双单路889弄的陈女士曾向反映,小区里配套的机械车库已10余年未启用,逐渐沦为普通车位。
“机械车位不像普通车位,停车空间太小,车身稍大点就很难停进去,有些车主干脆就停在通道上了。而且,有个角落前后设置了两排机械车位,靠里的空间根本没法停车。”她呼吁,能够早日对机械车库做出处理,“要么修好启用,要么拆除重设停车位,总比浪费好”。
3月26日下午,来到双单路889弄。一进西门,便看到别墅和高层住宅掩映在绿化中,路面则实行人车分流,砖石铺设的人行道向里延伸,并无任何地面车位。随后,沿着通道走向地下车库,在B区找到了陈女士所说的“机械车库”。
机械车库为双层,整体面积不小。根据地形,整个车库被切分成近20个不同的区域,均以数字命名,每个区域内设有十几个停车位。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机械车库的2层已经很久没有启用过了,几乎每个区域配备的控制器都处于关机状态,控制旋钮上也满是灰尘。至于陈女士所说的“前后两排车位”,就位于16区,肉眼可见靠内侧的车位上灰蒙蒙一片,连个车辙印迹都没有。
△ 前后两排的机械车位
不过,前排的车位里,倒是零星停了几辆车。只是,停的方式有些与众不同,一辆白车干脆停在了两个车位的正中央。而类似的停车方式并非个例,沿途观察发现,彻底停进单个机械车位里的车屈指可数,要么大半车头裸露在外,要么就选择了上述方式。在8区附近,更是看到车行通道里一连停了好几辆车,而一旁的机械车位里空空如也。
△ 一车两位的车辆数量不少
△ 整条通道一侧都是机械车位,通道内还停放着车辆
对此,陈女士忍不住抱怨道:“停在通道的车阻碍了车位里车辆的正常进出,有一次我车位正前方停了辆车,我花费了好长时间才挪出去。”
在居民陈女士的印象中,小区建好后,配套的机械车库就未启用过,至今已逾10年。早期车辆拥有量不大,矛盾并不突出,直到几年前,小区其余固定车位全部出售后,机械车位成了临停车主们的唯一选择,大家这才关注起来。
“因年久失修,有的机械车位出现故障后被拦了起来,再加上一车两位的停靠方式,能用来停车的车位数就更少了。”车位被浪费,陈女士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机械车位“设计不合理”。
据她介绍,机械车位设计得相对比较小,要停进去十分考验车技,而且,随着新能源车的发展,大型车辆越来越多,机械车位却还是十几年前的标准,无法满足现在的停车需求,这也导致停车乱象开始频频出现。“要彻底停进去,对车型、车技都有要求,我上次停就花了十几分钟。”在车库出入口的通道处,碰到一位恰好回家取东西的车主,她也直言自己很少选择机械车位停靠。
设计真的有缺陷吗?在车库里找到了机械停车设备的几种容车规格:有“车长4900mm以下,车宽1850mm以下,车高1550mm以下,车重2000kg以下”,亦有“车长5200mm以下,车宽1900mm以下,车高1550mm以下,车重2000kg以下”。
△ 不同的机械设备,容车规模也不同
小区建造于2013年前后,对照当时的行业标准《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可以发现,长宽均符合要求,但高度略有些不足。不过,这一标准已于2015年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废止,在新的《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2015及后续《车库建筑设计规范(局部修订条文征求意见稿)》中,高度要求进一步缩减,双单路889弄小区的机械车库在容车规格上满足相关规范。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里的相应条款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行业标准《车库建筑设计规范(局部修订条文征求意见稿)》里,对车辆规格的说明
面对业主的呼声,物业管理人员也十分为难。相关工作人员告诉,其公司于2019年接管小区时,机械车位就是停用状态。目前,小区里固定车位共190个,均已出售。机械车位共计400余个,撇去2层和损坏的,确实只有一半可用于临停,起不到增加车位的作用。“我们已经加大巡查力量,引导业主、租客有序停车,有时候看到有车主占用两个车位,便会上门或电话提醒其挪车,在部分区域,为了避免一车两位,还用黄色杆子做了物理分割。”
△ 物理分割后,车辆有序了许多
“有业主买的是大型SUV,确实很难停进去。”对于一些业主提出的拆除机械车位变为普通车位的要求,物业表示为难,称机械车位产权归开发商所有,物业无权处置。“是去是留,还是要听产权人的。”
随后联系了开发商绿地控股集团,上海房地产事业部客户中心相关负责人称,机械车库耗资不小,又是企业固定资产,不能轻易拆除,“况且当时是依据交付标准建设的,若拆除可能会无法达到相关要求。”他表示,如确有恢复使用的需求,要经小区“三驾马车”共同商议。
提高车位数量的同时
开发商应当对住户的
停车体验同样予以关心
关注住户的感受
别让辛辛苦苦建设的
机械停车位变“鸡肋”停车位!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