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本来是代步工具,但和身份地位搅和在一起,汽车就不仅是代步工具了,而成为一种标注身份的象征。据有关资料显示,国际上很多即将做烂的汽车,被中国人的购买理念救活,比如路虎等等。
中国人消费汽车有这么几个特点:
1、有钱的人、奢侈的人、高调的人,喜欢买低车。什么保时捷、宾利,人进入驾驶舱还得弓腰低头,几乎是低三下四了。不知道他们是为了接近地气,还是为了享受憋屈。
2、女人喜欢越野车、高价车,开大G的大部分是女人,甚至开悍马、兰德酷路泽的女人也不在少数。我不知道她们是不是想用越野车的野性,弥补女性的阴柔。再一个就是高价车,不管适合不适合,用途是什么,只买贵的,有面儿就好。
3、男人喜欢买高大上汽车。高大的汽车,仿佛可以增加男性的伟仪,上车是站在踏板上,回眸一笑,尽显尊贵。下车时,挥手之间,都是自豪。威风不够,汽车来凑。买上档次的汽车是为了显示身份,一是不差钱,二是我有面儿。
4、全国人不分男女,都喜欢买越野车。其实,真正用得上越野的路况有多少?简直是诋毁中国公路。大部分越野车都在城市的铺装路上,白白浪费汽油。而那些真正喜欢越野,挑战自我的玩家,又被骂成“造”、“有钱任性”。
5、平民百姓购车,注重的是壳子一定要好看,还要气派,还要省油,还有功能齐全。这可真难坏了世界造车人。
我们从骑骡子、骑马走来,进一步可以坐牛车、马车,再就是骑自行车、摩托车。交通工具的改变,确实带给了人们出行的方便。进入汽车时代,中国人把买汽车作为家庭消费最重要的一个项目。很多人不是量力而行,而是尽可能的追求高大上,不是为了代步,更多的是为了面子。
这种消费观念,貌似于改革开放初期爆发户穿西装,暖和不暖和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面子。有资料显示,世界上珠宝也好,名表也好,名包还好,大部分都被中国人买了去。就功能而言,名品和普通物品没什么区别,只是更多地注入了身份、面子。中国人自古以来,对“脸”的呵护胜于其他国家,死要面子活受罪就是很形象的写照。从汽车消费观念上,可见一斑。
挑剔了这么半天国人,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身在疫区,很难免疫。物欲的消费,需要用文化来改造,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