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电知识 / 正文
汽车票买不到,客运站汽车站亏损涨价高铁消失(客运站高铁大巴车汽车站涨价)

Time:2024年08月25日 Read: 评论:0 作者:南宫静远

根据交通部的数据,2014年全国公路营业性客运量达到了190亿人次,但之后便开始直线下降,2019年仅剩130亿人次。
特别是疫情之后,2021年的客运量更是直接腰斩,全年仅有50亿人次。
到了2023年3月,单是广东一个省,就有42家客运站黯然停运。
北京、武汉等地的情况也不乐观,许多客运站不是变成了鬼城,就是干脆关门大吉。

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第一个原因:当然是来自基建的崛起。
截至2022年12月,中国铁路营业里程已达到惊人的15.5万公里,其中高铁占了4.2万公里,居世界之首。
相比之下,长途汽车不仅速度慢,而且舒适度和时间效率都远不如高铁。
一个汽车运输集团的管理人员说,以前三四百公里的长途班车,可以赚很多利润,可自从高铁开通后,这块肥肉就被硬生生割走了,搞得大巴车几乎没什么活路了。
就算是那些还没通高铁的地方,普通火车一次次提速,竞争力直线上升,客运汽车几乎找不到立足之地。

再一个就是人口迁移距离的变化。
过去,大家坐长途车,可能就是从一个乡镇跑到另一个城市,谁也没想过要跑更远。
像我们父辈,一辈子可能连所在的省份都没出去,最多也就是在所在的市区周边走动。
但现在呢,大家开始远离家乡,去北上广,去江浙沪,广州深圳,总之哪里赚钱就去哪里。
要去远地方,长途跋涉的,自然更不会考虑客运站了。

汽车票买不到,客运站汽车站亏损涨价高铁消失(客运站高铁大巴车汽车站涨价)

汽车票买不到,客运站汽车站亏损涨价高铁消失(客运站高铁大巴车汽车站涨价)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第二个原因:除了高铁抢生意,网约车、私家车的力量也不容小觑。
早在十年前,私家车就已经开始进入流行期,如今,私家车在家庭中的普及率,堪比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家户户有自行车的情景。

走在大街上,你会发现,除了那些偏远地区,大多数家庭不仅有一辆小汽车,很多中产家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代步车。
这样的普及率,加上节假日对私家车高速免费的政策,让自驾游变成了很多人的首选。
春节、五一、国庆,大家都喜欢开着自己的车,谁会想到挤大巴车呢?

客运站的日子越来越难过,老板们只好忍痛削减成本,优化人员,减少线路。
再加上农村地区,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留下的老人和孩子用车频率极低,每增开一条线路,就意味着更多的油费、人工和运营成本亏得一塌糊涂。

按照交通部2021年的数据,全国有58.7万辆营运客车,但整年的公路客流量只有50亿人次。
平均算下来,每辆车每天运送的乘客不到24人。
如果算上那些往返频繁的短途班车,每趟的乘客数可能更是寥寥无几。

但客运站的冷清,也不完全是外界的因素,其本身的缺陷也是让网友敬而远之的原因。
咱们不妨来听听网友们怎么吐槽的。
首先,就是乘车体验差。
大巴车上没法像高铁那样随时查看发车时间和中途停靠站点,万一睡过头了可就惨了。
再来,硬件设施落后。
长途跋涉个几小时,连个洗手间都没有。
就像有个网友说的,宁愿不回家,也不坐大巴车,否则真是要憋坏了肾和膀胱。

安全问题也是让人提心吊胆的大事。
中长途的客车司机开车时间长,疲劳驾驶的风险大增,一不小心就可能出事。
加上公路运输受天气影响大,雷雨、暴风来袭时,可能要被困在车上或候车室。
有的乘客还经历过因为车上人太少,被司机“调剂”到别的车上硬挤的尴尬情况。

但是话说回来,未来的客运中心真的会被彻底取代吗?不会。
可能会减少,但不会消失。
毕竟总有些地方高铁覆盖不到,总有些人不会开车。
特别是对于那些住在偏远地方的人来说,大巴车仍然是他们最方便的选择。
它可以直接在家门口停下,比起高铁的“束缚”,大巴车的灵活性还是很受欢迎的。

从经济角度看,大巴车的票价也更亲民。
高铁虽快虽好,但票价不菲,对于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来说,大巴车更实惠。
近年来,一些客运站已经也开始尝试转型。
比如广州就建立了“招呼站”,实现了“网上选点、就近上车、一站直达”的服务。
你只需要打开手机,预定最近的招呼站点,整个过程既便捷又高效。
吉林的公主岭客运中心,更是玩出了新花样,不仅仅是客运,还整合了超市、电商、物流等多功能,打造了一个全新的综合服务平台。

总的来说,虽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只要能够与时俱进,客运中心还是有生存的空间。
毕竟,“车到山前必有路”,只要我们足够智慧和勇敢,总能找到突破困境的方法。

标签: 高铁  大巴车 
关于我们
我们成立于2024年夏,是给广大网友提供生活知识的平台,非盈利性质平台,主为广大网友交流分享生活当中的一些生活技巧,知识类的经验交流。
关于我们
主体介绍
扫码关注
技术支持:元老 QQ:97093008琼ICP备2024031771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