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心念念组装了一辆公路车,今天就用这篇文章来简单聊聊初次diy的一点心得和经验教训。
鸣谢:
上海廖技师给予的支持与建议;
无锡美利达滨湖店李老师;
无锡美利达店特约技师胖大师.
首先,看看主要配件:
滚石车架(廖技师热门款),超轻碳纤维车架,前叉,一体车把,坐管.
电变105大套(套件包括禧玛诺105 7120系列电变变速套装,禧玛诺油压碟刹).
迈金50框高碳刀.图中该碳刀因为未到货,暂用60碳刀替代.
捷安特3D打印碳纤维一体座椅.
主体配件总共19000元之内。
车架与一体把
安装过程:
全程安装由无锡美利达胖师傅主力打造,无锡美利达李老师作为辅助。
整个安装过程经历了两个小时,油压油管为预装油,所以节省了不少时间。
整个安装过程比较顺利,只是因为物流,碳刀没有如期到店,但不影响整个车架组装与调试。
刹车碟片平整度有点小问题,后车轮刹车片缝隙较小,进行了矫正,正常解决问题.
称重8.05公斤
称重:
车子整体8.05公斤,轮组目前数值偏高,实际配的碳刀到货,重量比现在低300克.
不包括: 把带(预计重量100克),码表尾灯,前灯(预计重量150克).
减去实际碳刀变量,加上所有车载必要配件,实际重量8公斤之内。
整车图片
最后谈谈第一次装车的体会:
这次装车是第一次公路车diy,凡事都有第一次,第一次肯定不是最完美的,但却是最值得回味的。
自从开始骑行以来,一路走,一路体会,有得,自然也有失,我的前几篇文章都是骑行以来对自行车的一些个人经验。我想这次diy还远远不是终点,未来我将不断学习,不断体会。
之前有网友评论说,才骑行一年就敢出来说道。
关于这一点,我首先表示尊重和接受,其实我不是在指导和教唆什么,我只谈个人经历,其中有失误也有小得,希望广大骑友借鉴而已。(题外话)
挑战盘龙坡
组装车,这个领域有很高的专业性。我看了很多装车视频,各种类型的,有diy的,也有品牌车的。
我的理解,自行车不光光是一堆豪华零件的组合,更是整体性,配合度,以及空气动力学的完美整合。
组装车可以是一个尝试,但要真正进入diy的境界,必须要具备足够的条件。
第一,要有高超的技师,这里的技师不是指单单装车的技师,更是全体衡量把握的大师。整个组车环节中,最重最难的就是量身打造。肩宽、臂长、胯高等等,所谓的组装就是量身定制。
第二,要有经验的调教,刚才说到公路车的协调性与空气动力学。一般品牌车是有多年的经验与数据对车的整体进行调教。甚至,有大量严苛的风洞试验数据,比如闪电,崔克等。作为组装车,只有靠长期积累的某车架品牌的组装经验来补足。
第三,要有对车的高度认知。首先我先澄清一下,我只是行业小白,看过一堆视频与几次车展,骑行一年,玩过三个类型不同十来辆自行车,就是个入门级,在这里我只分享个人看法,虚心接受大佬们指正。
总结下来,专业组装车是个团队,不是一蹴而就。
滚石车架
那么接下来,是不是小白就不能装车呢?
当然不是!
只要自己开心,想怎样就怎样。
这里说到本文关键了,对于一个业余骑行锻炼者,甚至称不上一个业余骑行车手,也根本不去什么比赛。就是玩儿,骑车看风景。
组装车虽然要求专业度高但作为平常耍玩完全没必要纠结。想怎么组就怎么组。
成品车的样式一般追寻大众审美,不排除有些骑友追求个人品味,追求自我。
比如我,在看惯了各大品牌车样子后,已经审美疲劳,那么这个时候,玩个组装,来个随心所欲的搭配无疑也是可行的。
朋友的车
Diy的终极之路是专业,但对于一般骑行爱好者,diy就是随心所欲。
喜欢好看的,个性的,都可以在组装领域中满足自己的个人偏好。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