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从工作原理还是规格参数来看,胶片相机的快门好像都大同小异,然而,这些表面上看起来差不多的数据和信息下面,其实隐藏着完全不一样的东西。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选购和使用胶片相机时,应该注意快门的什么细节。
一、精度
在胶片相机时代,镜间快门1~1/500秒、焦平面快门1~1/1000秒是比较常见的规格,高端型号范围会更广一些。这些相似的指标很容易让大家忽视各个厂家产品质量的差距。
我们有幸找到了一些当年《大众摄影》杂志“实验室报告”(Lab Report)栏目评测的相机快门数据,其中灰色阴影区域是美国的ANSI标准,即市售相机快门误差必须落在这个范围内,当然整体曲线越平直性能越好。从结果可以看出有不少相机的快门误差还是比较严重的。由于《大众摄影》会针对相机进行高/低温的可靠性测试,这里我们先来看“Pre-Torture”这条线,即执行可靠性测试前的曲线。
佳能QL-17,可以看出最高速1/500秒快门的误差还是比较大的。但这在日系普及型号的旁轴上已经是很好的数据了…
奥林巴斯OM-4。1/1000秒的快门速度误差有20%多,但1/2000秒快门误差已经接近60%,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已经是不合格的产品了(至于那条放飞自我的可靠性测试后的黑线,我们等会会提到)。其实OM-2误差还是能够控制在ANSI规定范围内的,但OM-4为了追求更高速度的快门,显然扔掉了自己的节操
看完这些数据,本公众号的两位非常热爱OM相机的编辑也是很闹心,不得不感叹虚标真是很多日系厂商的传统艺能…不过可能也有读者会有疑问:为什么快门速度偏差这么多,我的相机曝光还挺准确的呢?原因很简单:第一,在拍摄黑白和彩色负片时,底片的宽容度完全可以抵消掉这种误差;第二,也是最为关键的 – 相机厂商其实很清楚自己几斤几两,虚标快门不要紧,只要保证到焦平面的曝光是准确的就可以了。
OM-4焦平面位置的曝光精度数据。除了小光圈下曝光误差比较大,整体表现还是可以的,基本能帮助用户获得准确曝光
然而这样滥竽充数的设计,也让诸如OM-4这样的相机只能成为奥林巴斯自己口中的“专业机”。想象一下,如果你使用外置测光表拍摄反转片,准确的读数配合巨大的曝光误差可能会毁掉所有底片!
那表现好的相机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佳能A1,快门的误差完全落在了ANSI标准内。牙膏厂气质在这时已经出现了,单反绝不凑合,消费旁轴随便玩一玩
博朗尼卡EC,表现非常优秀
二、稳定性
说完“Pre-Torture”的虚线,我们再来看看“Post-Torture”的实线,以及下面的高低温测试数据。顾名思义,Post-Torture就是在进行可靠性测试后重新测量的快门表现。这些数据对我们实际使用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不论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好的快门应该误差尽可能小,而且不应出现不可逆的性能损失。我曾经在-10°C左右的天气用福伦达 Bessamatic CS 拍摄,最终结果是快门叶片开合不畅,即便回到家温度恢复正常后,快门依然直接卡死。
佳能FTb是一台很不错的相机,但进行高低温测试时快门误差明显增加,而且经历过测试后高速快门精度出现了极大的误差(80%左右)
拓普康Auto100,-20°C时快门粘住无法释放
看完了差的数据,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当年职业摄影师们钟爱的相机吧:
钛金属快门、优秀的结构与传动装置让F-1的快门表现十分出色,概括地说就是:极端高低温下误差极小,基本是将机械相机做出了电子快门的水平;而且在经历高低温测试后快门性能没有明显变化。用心做旗舰,用脚做普及型号…牙膏厂精准的刀法已经持续了50年…
那是不是说钛帘快门就一定比布帘快门好呢?当然不是!
徕卡M6的布帘与佳能旗舰单反一样优秀
总的来说,在快门的精度和耐候性方面,诸如尼康F3、佳能F-1和徕卡M6这样的旗舰机表现着实令人刮目相看,这些厂商能取得后来的地位完全就是相机能被大家所信赖。另外特别值得称赞的是宾得、理光、柯尼卡、博朗尼卡和大部分德系相机,它们几乎都能保证在ANSI标准内,快门误差极小。相比之下,大部分奥林巴斯、拓普康,以及个别的佳能、美能达低端型号存在快门虚标、高低温耐候性不好的问题,大家选购和使用的时候应当注意。
另外,鉴于这些数据表现,也建议大家不要在非常炎热或寒冷的天气将非旗舰型号的相机带出去拍摄,毕竟粘了快门是小事,造成不可逆损伤才是致命的。
三、震动
在拍摄照片时,大家通常比较介意反光板和快门按钮手感对震动的影响,却往往忽视快门震动的问题。我们都知道相机快门是通过开合动作完成曝光的,高速运动的快门释放后,在其到达终点位置时一定会有回弹的反作用力出现。为了阻止快门帘回弹造成二次曝光,相机厂商也是煞费脑筋。我们一起来看看尼康官方披露的研发经历:
从最早期的旁轴相机(I/M/S)开始,尼康就试图通过拨杆结构来为快门提供缓冲,但是尼康发现这样的结构无法提供足够的缓冲,因为1/20秒的慢门可能无法准确触发这个缓冲动作,而且缓冲结构还可能影响相机的慢门的正常工作。因此这一结构没有被继续使用在快门中,却在尼康的反光板缓冲装置里被继承了下来,一直使用到F5。
尼康I、M、S旁轴的快门结构,编号9的部分就是两个缓冲拨杆
到了尼康S2时代,一个类似“钟摆”结构的缓冲器被研发了出来,虽然可靠、准确,但这个结构会发出尖锐的噪声。尼康在SP、S3、S4、S3M的时代改进了这个结构,彻底消除了噪声,结果反而让生产线上的工人十分紧张,以为自己组装除了问题,这也成了一段趣闻。这套成功的结构一直被应用到尼康大F。甚至大F开始,还使用了齿轮与弹簧的组合来进一步优化缓冲,让操作更顺滑、相机重量更轻。
尼康SP、S3、S4、S3M的快门结构,编号2的部分就是钟摆型的缓冲装置
到了尼康F2、F3的时期,快门的缓冲装置中加入了橡胶+硅胶组合的阻尼器,用于改进释放快门时的平顺度。到了F4、F5的时期,尼康又引入了类似自行车碟刹的装置,来为纵走快门提供缓冲。至此,相机快门的缓冲装置已经走向了成熟。
作为一个时代先驱者,尼康研发快门的经历很有代表性。后续很多厂商也用上了橡胶/硅胶的缓冲装置,制造简单、效果良好。其实在大约尼康SP的时代,快门震动导致二次曝光的问题在各家机身上就已经不太常见了,但如果您购买的是比较早的相机,建议仔细检查这个问题 – 尤其多年未经保养的老相机上,这个问题可能会被放大。而且即便没有这个问题,更加轻柔的快门动作也让人心情舒畅不是吗!
四、注意防漏光
照片上出现莫名其妙的漏光,原因有很多:快门故障、暗盒破损、冲扫失误等等。但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其实是快门结构本身的问题。
一般来说,制作精良的叶片/镜间快门(比如哈苏、禄来上的快门)不太容易出现漏光问题,因为金属的快门叶片完全不会漏光、叶片闭合的也足够好。但传统的横走焦平面快门就不一样了:轻盈柔软的快门帘通常意味着更轻的快门牵引弹簧,以及更大的快门帘与机身框架之间缝隙,因为只有这样快门才能在机身中正常移动(是的,快门在焦平面上并不是严谨地走直线)。
徕卡M的快门结构断面示意图(来自 www.cameraworks-uk.com/),可以看到作者画出的示意图上,红色快门帘(3)与机身框架(6)之间的缝隙
虽然光线不会绕过缝隙直接照射到底片上,但一般来说相机机身内的黑色消光漆有0.05~0.1的反射率,因此当光线进入相机时,会在遮光挡板和机身内壁的出现微弱的内反射。积少成多后,胶片上的漏光就清晰可见了。虽然徕卡在快门帘和机身的缝隙处放了植绒来缓解这个问题,但就实际使用来看,依然无法彻底消除漏光和内反射带来的问题。
徕卡M快门帘周围的防漏光植绒,使用天鹅绒材质制作,用于在尽量减少与快门帘摩擦的同时阻隔漏光,到M6时期这部分的放漏光效果得到了改进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曾经提到,尼康在大F和更早的相机上遇到的问题和徕卡类似:快门帘必须与机身之间保留一定缝隙,但又很难做好防漏光处理。因为不论是尼康的钛制快门帘、佳能的钢制快门帘还是其他家的布帘,快门帘边缘卷曲、但又不能给快门施加过大压力是困扰大家很多年的问题。那么尼康是怎样在F2上解决问题的呢?请看下图 – F2快门帘挡板上下有两条织物包裹、内衬橡胶的防漏光衬垫,它们的外表十分光滑,有聚四氟乙烯涂层的钛制快门帘从上面经过时不会产生明显磨损。
尼康F2的挡板结构,大部分F2的这个结构拆下来后衬垫外观都都完好如初
显然,这种工艺对于徕卡这样依靠手工组装相机的小厂来说还是太难了。因此在 Copal Square 快门推出后,徕卡立即用M6原型机进行了评估,但在缺少反光板遮挡的情况下,快门的漏光更加严重,而徕卡不得不等到M8才用上梦寐以求的金属纵走快门 – 毕竟数码相机不拍照时可以关闭CMOS,而且不会积攒曝光。徕卡这波操作看的尼康、确善能等公司直摇头:怕漏光?做两层快门不就行了?
尼康F4的快门结构,双层纵走叶片完全阻隔了漏光
所以,不论是什么型号,只要厂商没有特意强调过不漏光,建议您在不拍摄照片时盖好镜头盖,防止光线从快门缝隙进入。
五、耐用性与维修性
在与德系相机打的最热闹的时期,日系相机是疯狂追求指标的,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动辄1/1000秒最高速度的镜间快门旁轴,但这些快门除了存在前面所说的虚标参数问题,还存在一定的寿命问题。
雅西卡Lynx1000,拥有1/1000秒的最高快门速度。当年的虚标加上弹簧和拨杆的老化,今天的最高档是肯定不能当做1/1000来使用的。而且这类相机的最高档快门速度通常寿命不是很理想
一般来说,镜间快门经过几千、上万次的快门释放后可能要保养是很正常的;横走焦平面快门通常也会在几万次(作为参考,普通单反5万,专业单反10~20万)的寿命后需要更快快门牵引带、快门帘。不过经过几十年的岁月侵蚀,10万、20万的快门寿命还能否在我们手中实现已经是相当大的问题了。所以相比耐用性,我们更建议大家关注相机快门的可维修性。一个能够通过维修保养持续使用的相机,其意义远大于能用出不可逆损坏、直接寿终正寝的相机。
康泰时的快门,它的上下帘是通过金属钩子勾住的,这样过片时候可以一起向上拉动快门完成上弦;但这样的结构一旦磨损过度,相机的快门就彻底报废了
除了快门帘本身,我们还需要关注快门的传动结构,其中最需要关注的就是牵引带 – 在比较老的相机上,丝质牵引带是非常常用的。腐蚀、磨损或不正确的操作都可能将其拉断。
还是康泰时的快门,注意两侧白色的牵引带,早期康泰时的牵引带使用纯丝质,而且比较细,容易断裂
另外,很多老相机(比如巴那克徕卡)使用的胶水不如今天先进、稳定,快门牵引带存在从轴上脱胶的风险。加上驱动快门的弹簧老化,很容易导致相机出现严重的曝光问题。
快门帘粘合老化,很容易导致曝光出现问题
很多玩家喜欢给相机加上马达手柄,确实,更舒适的握持、自动过片甚至连拍的加持能让相机玩起来更有趣,但很多相机并不适合使用马达。尤其是金属快门的相机,其快门高速运动时,容易产生比手动过片更大的磨损,从而加快相机快门的消耗。而且,现在胶片这个价格,咱们还是慢点拍吧…
安装了自动过片手柄的宾得LX
一般来说,叶片/镜间快门和横走布帘快门是难以被彻底用坏的,当相机出现故障时,适当调教保养即可修复,而且布帘快门还可以比较容易地更换快门帘。相比之下横走金属快门由于帘幕材质特殊,只能通过拆机更换,无法自行制作,会稍微麻烦一些;而我们沿用至今的纵走金属快门则强调模块化设计、是按照直接更换报废的整组快门设计的,局部修复几乎不可能。
这就是胶片相机选购和使用冷知识的第二期 – 快门的全部内容了,比较枯燥,但希望对大家有用!
下一期讲讲镜头。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