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过去几年堪称脱胎换骨,城市焕然一新,通了地铁,应天门、明堂等具有特殊价值意义的复原建筑拔地而起,初具汉唐之气韵,这是洛阳文化复兴的重要一步。可惜,当下的成就也只限于市区,全国大城市都在计划“米”“十”字高铁,一城多站的布局,洛阳十年如一日,坚守700万人口一线一站的龙门站,三大交通枢纽的规模及形象几十年的不老容颜令人惊叹,引以为傲的文旅产业等因此客流量大打折扣。
结合近日最新消息,地铁二期最快明年才批复,一号延长线没有,只有二号延长线和三号线。市域铁路一条也没有,上年计划的四条城际铁路一条也没有,宛如洛阳都市圈不是取消就是缩减。
2025年建成呼南高铁豫西通道,计划今年12月开建,3年时间的建设运营时间,我们静待佳音。
市区四纵四横快速路网,依然是上年的规划,未来几年城建几乎没有任何重大实质性安排。
所谓的平台城市、青年友好型城市的提议很好,但具体实施方案诚意不足,噱头流程,难道只是让求职者免费住宿?
作为曾经著名工业城市,基础犹在,近几年的工业实力并没有明显进步,自身产品的更新换代、市场份额太过局限性,乘用车,重卡、工程机械上都毫无建树。洛阳有四家企业具备汽车生产资质:中国一拖、中集凌宇、中建二局、埃文海姆朗。新能源产业有中航锂电、大阳新能源、银隆新能源、中集凌宇、嘉盛新能源等。国家确定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能源位居第四,新能源汽车位居第五。不懂就问,就论当下这么好的产业资源,为何不整合,再不行也可以招商引资来个大企业牵头,几方合作,独自创造一个品牌车型。上年五菱MINI新能源销量,洛阳排名全国第二,大阳脸红不?这么好的汽车产业链基础,不能合作共赢吗?
洛轴精密发展成潍柴集团,洛阳一拖,二拖发展成北汽福田和雷沃重工那样的大型企业,形成完整的配套产业链,进而孵化出众多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企业再现老牌工业城市风采!
形成层玻璃产业集群,轴承产业集群,新能源电池集群,自此基础上形成和丰富产业链集群,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才行,这也是城市未来长久发展的根基。
河南科技大学可以与河南科学院合署办公就好了!
这方面要学习山东省的做法,尽快将河南科技大学打造一个双一流大学的平台,让轴承齿轮专业学科成为世界最大最高水平的学府,再这个领域不再受国外掐脖子的技术。
湖北的二当家襄阳,从省里的重视程度,自身的努力争取,就必须承认襄阳的未来是有很大资本来当中西部非省会第一城的。2022年初,吉利汽车在襄阳投资了228亿,比亚迪180亿落户襄阳,都是大企业,也是未来的朝阳行业。反观洛阳的招商环境不是很乐观,只有格力银隆拿得出手,客观说,襄阳市区城建是不如洛阳的,但是它的产业值得洛阳深思。
上年12月份,洛阳公布未来发展四大产业:以储能和氢能为代表的能源产业、以钨钼钛关键战略材料为代表的前沿材料产业、以生物制品和健康服务为代表的健康产业、以大数据和智能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产业。
不得不说,外行人看结果,内行人看过程。对于将来,拭目以待。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