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纯电动汽车在使用周期末期面临较大的挑战。电池衰减、电池更换、废弃车辆处理等问题,都直接影响了新能源共享汽车的可持续经营。而现实中的“共享汽车坟场”现象,不仅揭示了盈利难题,更凸显了新能源共享出行行业尚未找到有效的商业模式。
一大难题在于电动汽车的电池。电池寿命有限,而废弃电池的处理成本相对较高。废旧电池的再利用可以带来能源储存等方面的优势,但现实情况中却存在难以整合的困难。目前,废弃电池的再利用还未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处理方式仍需深入探讨。
实际上,在环球车享成立之前,汽车共享“坟场”这一现象早已存在。回顾去年3月,浙江杭州的一个农村地区就曾经出现了一个惊人数量的共享汽车“坟场”,约有5000辆共享汽车被堆放在钱塘江边。这引起了广泛关注。据当地村民透露,这片区域是一家汽车公司在2018年7月租赁的,一年的停车费高达3万至5万元,但车辆却无人管理,续驶里程甚至只有80公里。
此外,据不完全统计,除了浙江杭州和嘉兴,浙江桐庐、山东、重庆等地也纷纷出现了类似的共享汽车“坟场”。这些现象实际上与之前推行的新能源汽车普惠性财政补贴政策存在一定关联。据知情人士透露:“根据我们获取的数据,个人消费对新能源汽车销量的贡献约占三成,而企业用户则占据七成。
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来自于企业用户。然而,这并不代表企业用户都是市场的刚需。尤其在高额财政补贴的吸引下,相当多的汽车制造企业通过设立或者参股汽车共享企业,不过是“左手交右手”。
所以为什么情愿荒置都不卖给个人呢?
其实这不是情愿把牛奶倒掉也不给穷人的道理,实在是因为新能源汽车“技术先进”导致的。
一方面当前新能源汽车的残值率过低,重新整备并不划算。尤其是那些前几年生产的纯电动汽车,由于电池续航短、性能衰退迅速,它们的价值几乎微乎其微。甚至换上新电池的费用都可能超过车辆本身的价值。”
对于这些搭载电池的车辆,如果不继续使用,唯一的命运就是被拆解、回收再利用。目前,位于万民村的共享汽车已经被全部清走。一位汽车共享企业的工作人员透露,在2019年12月底,他们已将嘉兴地区的车辆全部搬离,现在该公司已经完成了这批下线车辆的二次处置工作,同时还推出了新的共享汽车型号。
至于被拆解的车辆,车内的动力电池能否被二次利用或者被废弃利用尚不清楚。据了解,退役自新能源汽车上的动力电池,仍然保留着70%以上的能量残余。在经过一系列的筛选、测试等工序后,这些电池还能被用于储能、分布式光伏发电、家庭用电、低速电动车等多个领域。之后,再进行废弃处理时,废旧电池中的钴、镍、锰、锂、铁和铝等金属也能被提取出来。但如果无法进行二次利用或者废弃处理,就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废旧电
如果共享汽车公司大量出售废弃车辆给个人,降低形象需要售后不说。个人购买废弃车辆后,如果车辆出现问题,更会对企业的声誉造成负面影响。企业通常希望确保车辆在二手市场上的状态与品质。
当然也不妨配备了一些特殊的技术和安全系统,为了防止这些技术被滥用或遭到不当处理,企业可能选择将废弃车辆进行专业的处理,以保护这些技术和系统。更不能因为大规模卖出废弃车辆可能会影响二手车市场,进而影响到其他汽车销售渠道的稳定性。企业可能希望避免对整体市场造成过大的冲击。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新能源汽车作为绿色出行的代表,将持续引领着交通出行的革命。尽管遇到了一些挑战和问题,如电池技术的限制、充电基础设施的不足等,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势头依然强劲。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商投入研发,推出更加高效、环保的电动汽车,电池技术的突破也让续航里程大幅提升,为用户的使用体验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在新能源汽车的未来,我们可以预见到更加多样化的车型,更加智能化的驾驶体验,以及更加便捷的充电方式。这些都将推动着交通出行的革命,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不能盲目扩张的基础上,新能源汽车行业能够在克服困难和挑战的过程中,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