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稿指出,广州动物园是广州市唯一的公益性动物园,以野生动物迁地保护、 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综合服务为主要职能。现址建于1958年,占地面积42公顷,年接待游客500多万人次,与北京动物园、上海动物园并称全国三大城市动物园。园内保育展示300多种、4000多头(只)动物,近年重点开展华南虎、绿孔雀、海南坡鹿等种群建设,成绩突出。
目前,动物园发展遇到了系列问题,包括:兽医院规模不足,设施陈旧,与国家动物园标准存在较大差距;科研实验室规模不足,建筑老旧,布局不合理;东区繁育场笼舍破旧,年久失修,面积不足;东西园区无直接通道衔接,制约动物园整体发展等。
受设立国家植物园启发,动物园作为我国动物迁地保护主要途径,缺乏国家为主导的迁地保护体系,广州先试先行,积极探索创建国家动物园。广州动物园拟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一流城市动物园,将打造成为物种保护、科学研究、公众教育、休闲 游憩四大职能于一体的国家动物园。项目从特色场馆、种群保育场所、科研医疗设施、东西区连通及配套设施等方面对广州动物园进行改造、提升、建设,为广州动物园迈向国家动物园发展奠定基础。具体可概括为“两展馆、三中心、多展区、南北门、一连通”五大任务。
其中,两展馆包括熊猫馆和穿山甲馆。熊猫馆将以现有基底为辅,打造文化特色的活力之馆。建设内容包括改建原袋鼠馆、建设完成后增设大熊猫兽舍、室内展厅、室外运动场以及其他设施管理用房。
穿山甲展区位于动物园北部,原状为浣熊展区的东北角。建设内容位:新建穿山甲馆,包含室内展区、后勤管理区、室外展区、景观绿化的建设,以及主题广场改造等。
三中心包括繁育中心、科研中心和动物医疗中心。繁育中心位于动物园东区西侧,将改造提升部分有价值的笼舍、建设大型和中小型动物笼舍、鸟类笼舍、以及研学课堂、丰容工作室、科普长廊、配套设施等。
科研中心位于动物园东区东侧,将建设高水平的濒危物种种质资源库、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学实验室,遗传与细胞生物学实验室及重要科研设施;建设对外交流中心,专家工作室、人防地下室、及配套功能设施设备。
动物医疗中心位于动物园北部原后勤区,将建设动物医疗中心、动物康养中心、对外服务中心三个功能建筑。医疗中心能提供大小动物手术室、各类的生化检验室、住院治疗室、中西医药房等,并增设磁共振(MR)、CT、X光等放射影像检查室,配套档案、远程会诊、科普等功能。
多展区为水生动物展区、昆虫展区、其他展区。此外,意见稿提出,完善南入口区基础设施建设,重新规划集散、售票、管理和停车等入口服务功能。原北门建筑体现了时代性和地域性,未来在改造提升中恢复原本建筑风貌,根据动物园未来发展需求对客服中心内部功能进行整合提升。
东西区连通工程项目拟连接动物园东、西两区,建设一条跨越内环路的生态连廊。连廊主要满足内部动物、饲料日常运输以及游客往返东西区参观需求。
1月22日前,公众可反馈意见。具体途径如下:
1.电话:020-83865970
2.电子邮箱:yuanlingongchengchu@gz.gov.cn
3.通讯地址:广州市越秀区环市东路348号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1106室,联系人:陈工
提交意见或建议请留下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作进一步联系。
采写:新快报 王彤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