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制服,是一个行业或一个职业的标识,代表着一份庄严,更代表着一份责任。穿上制服,意味着一天工作的开始,意味着正式进入职业身份、扛起肩上的责任与使命。每一套制服背后,都意味着一份坚守的初心,更代表着扛起的使命与追逐的梦想。
在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幸福思明的建设道路上,一大批穿着制服的劳动者、执法者,他们奔忙在各个岗位上,用辛勤的汗水浸润这片幸福热土。他们是新时代的奔跑者和追梦人,也是厦门、思明70年来翻天覆地变化的亲历者、建设者、见证者、奋斗者。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展示思明基层追梦人的奋斗风采与故事,由思明区委宣传部主办,思明快报、海西晨报社共同承办的《我和我的祖国,我爱我的制服———思明区“最美制服”风采展示》大型融媒体策划今起推出。
晨报 雷妤 实习生 王丽娜通讯员 夏思萱
披星而出,戴月而归,辗转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一年四季,无论刮风下雨、酷暑寒冬,他们将乘客送抵城市的各个角落,他们就是公交司机。
今年起,厦门公交驾驶员已陆续换上了新装,“清新绿”的制服替代了延续多年的“蓝制服”。
入行14年,这已是厦门公交2路车驾驶员林晓蕾第四次换上新制服。每每换下一套旧制服,她都会叠得整整齐齐,收藏下来。“每套制服都有它的专属回忆。”打开尘封已久的旧制服,过往思绪忽而涌上心头———这四套制服,不仅是她十多年公交生涯的缩影,也是厦门公交事业发展的见证。
父亲是她的人生“导师”
2005年,林晓蕾30岁,在父亲的影响下,她成为一名公交驾驶员。至今,林晓蕾的衣橱里依然收藏着入职时的首套制服,蓝色短袖、戴有肩章,那是她与父亲共事的回忆。
林晓蕾的父亲是一名老公交驾驶员,已经退休7年了。父女俩共事时间不长,父亲却是她人生的“导师”,在晓蕾印象里,父亲开公交车时总是一丝不苟,对乘客耐心又和蔼。
“从决定进入公交行业、考驾照起,我就跟着父亲学习。”每天下午3点半,林晓蕾都会出现在父亲的公交车上,父亲的认真与严苛令她印象深刻,这是她第一次近距离了解公交,了解做驾驶员时的父亲,也了解到这身制服背后的责任与不易。
见证思明老城区巨变
两代人接棒,一代代制服的变化,也见证了厦门公交的飞速发展。1977年,厦门公交仅有15条基本线路;40年后,随着厦门城市建设和新区发展,相继开通了出岛线路、高峰线路、社区公交、定制公交等,岛外村村通公交。目前,厦门公交共运行367条常规公交线路、9条快速公交线路,覆盖岛内外所有区域。
14年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责任却一代代传承下来。在此期间,厦门的公交车型变得愈加环保与智能,驾驶员身上的责任越来越大。一晃眼,林晓蕾也成为一名“老公交”。在厦门公交,林晓蕾是公认的“明星司机”,零违章、零投诉、零事故。她驾驶的2路公交车途经第一码头、轮渡、厦大、环岛路、曾厝垵等地,日复一日穿梭在厦门老城区和著名旅游景点,见证了思明老城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曾厝垵文创村、世贸双子塔和演武大桥观景平台等厦门新地标的诞生。
收获众多乘客“粉丝”
在此过程中,林晓蕾收获了一批乘客“粉丝”。曾经,上李一位阿婆觉得晓蕾服务好,就专程在站点等她,只为送上一份早餐;一位热心市民看到晓蕾开车姿势“不对劲”,知道她有腰椎间盘突出的职业病,立马给她送药;中秋节,有人在站点给她送月饼;平安夜,有人给她送平安果……这些人,与林晓蕾并不相识,却从她的服务中感受到善意和关怀,于是回报以同样的爱心。
“我们上车是司机,下车也是乘客。”林晓蕾觉得,她与乘客们相处没有诀窍,因为她把自己当成乘客。节假日车厢拥挤,她疏解乘客烦躁的情绪;看到老年乘客,她等待他们坐下后才启动车子;遇到有情绪的乘客,她也从不计较,而是告诉自己,要转换心态,每个人都有不开心的时候。
林晓蕾说,情绪可以互相传染,若以愉悦的心态服务,就能营造愉悦的车厢氛围,乘客也会带着这份愉悦对待他人。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