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头条似乎是埃隆·马斯克的日常,不过相比Space X的扶摇直上,纽约车展期间的特斯拉,让硅谷钢铁侠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尴尬,“始作俑者”自然还是Model 3的产能问题。
2017年,为了解决Model 3量产的资金短缺,特斯拉选择以发行债券(到期偿还)的方式,融得15亿美元。这笔资金应该可以让特斯拉支撑到2018年年中。不过标准普尔却给这批债券评定为B-级,也就是垃圾债券。而更糟的是,特斯拉的长期信用评定同为B-级,这是投资者不愿看到的。
17年的第三季度,Model 3交付量只有220台,即便第四季度达到了1550台,但也远低打折后的预期。而国内的官网也可以看到,订购Model 3需要12-18个月的交付时间。
据了解,国内的Model 3可能要到2019年才能实现第一批交付。
对于特斯拉来说,资金缺口日益显著。美国分析人士曾指出,特斯拉甚至需要约80亿美元用以周转。如果接下来的产能依然无法质变,加之股票震荡以及信用再次降级的可能,产能也许会成为特斯拉的滑铁卢。所以在愚人节当天,马斯克也自娱自乐了一翻。
愚人节时马斯克自导自演了一场“破产”大戏。
不过两天后,马斯克发送的一封内部邮件流出,信中说明目前Model 3的产量已经达到2000台/周。加上Model X和Model S,特斯拉的周总产量突破了4000台。这场戏最终还算完美收场,看来马斯克对于这个问题已是成竹在胸,特斯拉当日的股价因此小幅上涨。
马斯克4月2日发送的一封内部员工信指出,目前特斯拉工厂的产能已经有了极大提升。其中Model 3达到了2000台/周。
马斯克的大心脏和顽童心智可见一斑,不过他的“调皮”也不止于此。Model S是特斯拉的第二款产品,也正式开启了属于马哥的电动时代。Model X和Model 3则进一步完善了他的性感愿望。之所以说“性感”,是与车型的命名规则有关。
按照规划,特斯拉的产品线应该由Model S、E、X和Y(目前未亮相)组成,从而拼凑出单词SEXY。可惜的是,Model E的商标被福特捷足先登,因此特斯拉退而求其次,使用了近似的数字3代替。
近期贸易战的出现,使进口车税率成为汽车人关注的焦点之一。4月10日,人民日报在推特发表了关于国家的英明决策,并与马斯克互动了一个回合,算是喜忧参半的结局。随后马斯克也宣布,Model 3的双电机四驱版会在7月份投产,产能为7000台/周。至于能否兑现,我们拭目以待。另外,合资车企股权比例的逐渐放开,似乎让僵持不下的特斯拉国产计划有了眉目,但也别忘了一个国家级的大前提。
2018博鳌论坛中,我国宣布将逐步开放合资企业双方的股权比例(此前规定为中资至少50%),并降低进口车的税率,马斯克对此发来“贺推”。
但人民日报随后对马斯克敲了敲黑板:政策固然放开,但也是有着明确的条件和立场的。
吉人自有天相,非常符合现在的马斯克,但仍没有达到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其它领域的时刻。因为特斯拉一片光明的前景下,还有诸多暗疾缠身。比如产能、良品率、老款车型销量下滑等等。
不过近期特斯拉的电动卡车Semi表现出众,包括百事、DHL等公司在内,总订单量已经超过500台。
尽管特斯拉的市值一度比肩福特等汽车界大佬,但有着资本运作的成因,无法精准映射其本身底蕴。相比一步一个脚印的百年级车企,特斯拉缺少的不仅仅是历史。当然,我国新兴的众多新能源汽车品牌,同样不可小觑。所以接下来,马斯克的日常作息表将依然繁杂,但他应该不必再去加州的工厂就寝了。
外观:开车门是个学问
聊了聊现状,接下来该谈谈主角特斯拉Model 3了。从起名到量产经历了一路坎坷的它,是否天将降大任?
无论从定位还是车身尺寸来看,Model 3都是Model S的次级产品,但也恰巧能够帮助特斯拉在销量上有所斩获。用马斯克的话来讲,这是一台平民特斯拉。
车身参数对比车型Model 3Model S车长(mm)46944978车宽(mm)19331964车高(mm)14431445轴距(mm)28752960前/后轮距(mm)1580/15801662/1770爱卡汽车网制表 www.xcar.com.cn上市后的50万订单量,让Model 3的风头一时无两,无奈产能扼住了命运的咽喉。不过这一情况,却在大洋彼岸形成了有趣的现象:美国车主要比国内机动车检测场的拓号员,更关注Model 3的VIN码,也就是俗称的“车架号”。
比如我试驾的这台Model 3车主。刚见面不久,他就指着前挡风下的VIN码,告诉我它的编号是第3XXX台,属于较早一批交付的Model 3。之后充电过程中,一名驾驶Model X的美国大兵也有着相同行径。
特斯拉Model 3的外观与Model S极为相似,最容易辨认的地方应该就是一体化的车头了,非常具有未来感的设计。
Model 3头灯不比Model S的凌厉、有神,但日行灯、远光灯和转向灯的分层纵向排列,还是非常有特点的。
以金属为底座的反光镜完全传承于Model S,也我最喜欢的特斯拉设计。
更短的轴距,使Model 3没有Model S那样修长、美妙的车身线条。而相对臃肿的尾部,也让前后比例稍有失调。
Model 3的门把手同样为隐藏式,但无法自动推出。打开的形式类似于杠杆,对于手小的车主来说不太方便。
很多人说Model 3就是缩小版的Model S。但看过实车后,我觉得它与Model X也有几分相似之处,特别是这个视角。
虽然尾部没有像Model S和Model X一样的镀铬连接装饰,但尾灯还是相当特斯拉。
Model 3的充电接口依然隐藏在左侧的尾灯处,通过车载屏幕控制开闭。
由于车顶采用一体式全景天窗,再加上一些安全因素考量,所以Model 3的行李厢盖设计成了这样的造型,且不提供电动尾门。
美国已经交付的Model 3只有尾部可以安装牌照,不知道特斯拉将如何应对我国的法规政策。所以国内的准车主们在等待的同时,也要提前做好被“打孔”的心理准备。
当然,预习如何把这台Model 3开走同样重要。比如想要进入车内,你可能需要下列步骤:
1、掏出钱包;
2、打开钱包并拿出车钥匙;
3、自然、不假思索地将钥匙贴向驾驶侧B柱。
Model 3的车钥匙就是这张黑卡,而开闭车门方式也非常特别:用它贴近驾驶侧的B柱,其它位置无效。此外,手机端的特斯拉App也能实现同样功能。
虽然是玩笑,但我也想给车主们提个醒,尽量不要把Model 3的卡片钥匙丢进钱包,或者随意放置,胸牌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内饰:简洁到没有仪表盘
很多人把沃尔沃的北欧设计风格比做简约派,但当你进入到Model 3才会发现,这个结论下早了。Model 3甚至有些违背我们的驾驶习惯,因为它连仪表也嵌入到了车载屏幕里。这当中自然有成本的考虑,但它的颠覆与大胆也毋庸置疑。
另外,它的简约也让我首次有种写稿似做PPT的感觉,看来特斯拉的确不止颠覆了汽车行业。
放眼望去,Model 3内几乎找不到任何实体按键。
虽然内饰极为简洁,但依然要有出色的设计才能撑得起未来:
尽管没有贯穿式尾灯,但Model 3还给我们一个“贯穿”的内饰。用料是真实且保留纹理的木质,箭头指向是空调出风口。接缝处与分模线的处理都非常规整。
车门没有明显的把手,你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打开车门:上方的电控式,以及下方的物理式。双重的保障固然考虑周全,但我认为后者应采用更明显的颜色喷涂,从而体现安全用途。
车内基本被真皮和翻毛皮材质包裹,虽然视觉效果一般,但触感非常细腻和柔顺。
化妆镜的盖板用磁铁的方式固定,并且可以折叠。有些类似于平板电脑的保护套。
相比Model S,Model 3双闪按钮的布置更为明显。
在看过为数不多的车内按钮后,想必很多人都会产生疑问:怎么玩转这台车呢?
答案在这块15英寸的触摸屏中,车内绝大多数功能,都要通过它来实现。如果我是车主,也许会在某宝先淘个膜。
这个屏幕可以分为两部分,左侧是一些常用功能,比如充电、开关行李厢门以及车速、挡位的显示等等,我们暂且称之为快捷区。在正常情况下,右侧主要显示地图和导航信息。
另外,屏幕下方的一横排触摸按键,基本囊括了所有可控功能。比如车辆状态、音乐、手机连接、温控和座椅加热(选装配置)等。操作方法也很简单:单击一次进入二级菜单,再点退出,没有Home键。
雨刮频率控制也在快捷区内,日常情况下保持自动状态即可。但是在洗车,特别是电脑洗车的时候,你需要知道它如何关闭:点击蓝色雨刮按钮。
Model 3的方向盘上保留有两个旋钮,它的作用可不仅仅是调节音量和切换电台。
反光镜角度、方向盘位置的调节,就要用到方向盘上的两个旋钮。而特斯拉之所以没有选择触摸的方式,自然是为了保证精准性。
在特斯拉标志性的屏幕亮相后,部分厂商开始效仿,但明显更偏重于尺寸的追赶,特斯拉则胜在出色的逻辑。如果把车内功能全部取消,并集成在屏幕中,我相信目前没人会比特斯拉更优秀。毫不夸张的讲,这套系统没有任何的上手难度,只是第一次难免会生涩些。
乘坐感受:意外的储物能力
Model 3前卫的设计,不仅带来极具冲击力的视觉感受和体验,也为日常实用性添砖加瓦。无论乘坐还是使用空间,Model 3都有着超越同级汽油车的表现。
由于车辆底部安装大量电池,所以相比汽油车,电动车的车内高度存在先天劣势。不过Model 3的全景天窗挽救了头部空间,并且提供了宽敞的视野,可谓一举两得。
体验者身高178cm,前排座椅调至最低后,头部距车顶约两拳。
溜背造型侵占了后排的头部空间,4指的距离有些局促,腿部空间还算充裕。
Model 3的座椅并不柔软,更多是考虑到足够的支撑性。另外,前排的电动调节属于选装配置。
后排座椅舒适性尚可,贴近车门处还装有软性材料的靠垫,并且支持放倒,进一步提升行李厢储物能力。
车内温度可以通过屏幕下方快捷键调节。有意思的是,前排出风口扇叶的角度,由箭头所指的白色圆点控制。
不过后排就没有那么光鲜亮丽了,而且出风口的位置低且面积小。两个USB充电口倒是非常实用。
Model 3内饰的一大特点,便是灵感源自直升机的一体式全景天窗。给后排带来非常棒的视觉享受,但前提是要选装。
相比汽油车而言,Model 3没有发动机、变速箱等体积大且难安置的部件,所以在车内储物方面,同样是它的强项。
与Model S不同,Model 3的手套箱同样通过屏幕控制开启,不过它更适合存放文件类的物品。
车内储物空间一览:
苹果和安卓均可使用的充电底座是选装配置,随手就能充电还是相当方便的。
起初我们还担心行李的放置问题,因为Model 3肩负着酒店至机场的路程,不过事实证明这是多虑了。
不放倒后排的情况下,Model 3的行李厢刚好可以放置两个28寸拉杆箱,并且还有约两个双肩背包的余量。
不要忘记Model 3“发动机盖”下方同样是可以储物的,不过空间只有一个背包的大小。
驾驶:百公里加速5.1s
虽不比Model S“车模”钥匙的强烈未来感,但Model 3的黑卡构思可谓别出心裁,不过使用起来略有繁琐。除了打开车门,在驾驶前你同样需要在固定位置刷一次卡。
相比Model S的“挂挡即走”,驾驶Model 3要将黑卡钥匙贴近杯架,以完成启动步骤。当然,前提是要系好安全带并踩下刹车踏板。还有,Model 3同样不需要“熄火”。
挡杆则是与Model S相同,类似奔驰式的怀挡设计。另外,Model 3同样没有电子手刹或机械手刹等配备,停车后按下P挡键即可自动驻车。
特斯拉的行车方式依然前卫,上车即开、停车即走足够潇洒且充满了高科技味道,这也许就是未来的雏形。
根据目前可获知的消息,Model 3会提供单电机后驱和双电机四驱两种版本,以及长、短续航选择,也就是电池容量有所不同。
动力&电池参数对比车型Model 3Model S电动机类型三相永磁同步电机三相交流异步电机最大功率(kW/Ps)168/258;199/271386/525;568/772最大扭矩(Nm)-/430525/660/967百公里加速时间(s)5.1-5.62.7-4.4驱动形式后驱/四驱后驱/四驱电池型号217018650电池材料镍锰钴氧化物镍钴铝氧化物电池总容量(kWh)50/7575/100续航里程(km)354-499417-539爱卡汽车网制表 www.xcar.com.cn另外需要了解的是,Model 3与Model S、X的最大区别在于电池。它用2170型取代了18650型,除了能量密度更高,前者的价格更为低廉,不过单个电池的体积也大了不少。
鉴于特斯拉将在2018年开始生产四驱和标准电池容量版本车型,所以目前已经交付的Model 3均为后驱+高电池容量,也就是我们本次试驾的版本:最大续航里程499km;电动机最大功率199kW(271Ps),最大扭矩430Nm。
除了急加速时的冲击力,日常驾驶Model 3时,你很难察觉它与Model S的不同。而更短的轴距,反倒让它更具有灵活性以及驾驶乐趣。
在行驶过程中,车身的雷达和摄像头会实时监测周围情况,并通过曲线的形式反映到屏幕中,方便驾驶者查看。
Model 3能量回收的刹车力度很大,刚开始会不太习惯。但只要利用好这种模式,会让通勤极为轻松。
虽然Model 3不具备Model S的狂暴模式,但同样可以选择自动刹车的力度以及不同驾驶模式。
选择运动模式后,方向盘给予的回馈最为明显。不过即便是舒适模式下,Model 3的转向力也谈不上轻便,但指向极为精准。电池布置于较低的位置,因此在高速过弯时Model 3有不错的稳定性。
Model 3给予的加速刺激感与汽油车截然不同。深踩油门踏板后,它没有任何迟疑的立即前冲,强烈的推背与隐约的电机转动声,甚至给我一种“过电”的感觉。
整个的试驾过程中,还有一点给我印象非常深刻,就是特斯拉自带的导航系统。我们此次美国的自驾全靠它的帮助,在快速熟悉了系统的逻辑后,没有出现过走错路的情况。
特斯拉自带的导航会将整个路程的转折点依次罗列,临近时自动提醒。转弯和靠一侧行驶等标志的设计极易辨认,完全无需语音实时跟踪。
Model 3很会激起驾驶的欲望,虽然少了汽油车轰鸣的排气声浪,但紧致、迅猛的加速感同样可以让人大呼过瘾。它的悬挂调教偏向于运动性,对于国内到处是减速带的路况来说,也许不是个好消息。但在美国宽敞、通畅的道路中,每一次突然的超车和并线都值得回味,并且让人期待下一次爆发的到来。
而唯一让我焦虑的,还是续航里程的掣肘。在享受过速度的激情后,不得不在心中盘算着还有多少能量可以肆意挥霍。另外,电动车的普遍规律是初段加速猛烈,后期衰减明显,这也是相比汽油车的主要弊端。
充电&自动驾驶体验
最后聊聊Model 3的充电和自动驾驶。通过这两个部分,也让我了解到中美之间电动车现状以及智能驾驶领域的差别,并不只是技术层面。
一、充电体验
由于时间限制,我们没能进行从10%以内至完全满电的时间计算,而是在Model 3剩余约312km时充至日常满电状态。至于何为“日常满电”,接下来我会具体说明。
点击屏幕的“闪电”标志,地图中会显示附近的充电桩。其中红色标记为特斯拉的超充桩,标记上方的能量格是当前占用情况。
我们选择了距离最近的一个充电站,约为27km,一个类似北京三里屯的地方,附近有购物中心和酒吧街。可以说这个地理位置的挑选相当考究了,在给车辆充电的同时也是个杀时间的好去处。
在如此繁华的商业地段,周边的停车场也是相当紧张,但特斯拉的充电车位没有任何“不速之客”。
与国内相同,充电的时候需要支付相应停车费。当然,如果车主不离开的话,倒是可以省下这笔开销,这一点则要比国内人性化。
充电效率往往与电池剩余电量成反比关系,给人的直观感受就是越充越慢。我们的Model 3从312km剩余续航充至403km(日常满电)耗时约21min。
你可以根据需求调节Model 3电池的最大容量,比如日常使用和长途旅行。在达到相应的满电状态后,车辆会自动停止充电。
对于汽油车来说,我们日常使用几乎很少满油。同样的,对于Model 3这种续航较长的电动车,“充满电”实则是个误区。根据日常使用习惯,来权衡充电需要才是最明智、高效的使用方式。根据国内特斯拉的超级充电桩密度看,车主一般不会有里程焦虑。
二、自动辅助驾驶体验
早在2015年10月,特斯拉的7.0系统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动驾驶功能。不过就我当时的体验来看,它的准确描述应是:具有自动转向和车道保持功能的自适应巡航系统。那么经过了2年多的时间,特斯拉取得了怎样的进步?根据官方的公告,可概括为3点:
1、超声波传感器增加至12枚,探测范围是原来的2倍;
2、处理器运算能力提升40%;
3、摄像头由1个增加至4个。
对此,官方称之为增强版自动辅助驾驶,售价4.85万元。另外,特斯拉还具有全自动驾驶能力,智能化程度自然更高,甚至实现车主召唤等功能,价格也要再添2.82万元。
目前正在生产的特斯拉所有车型,均具备全自动驾驶能力的基础,也就是车身周围布置有8个摄像头。包括本次试驾的Model 3。
遗憾的是,特斯拉虽然具备强大的全自动驾驶能力,但受到法规限制,国内目前无法启用,即便是在美国也仅支持某几条特定的道路。
Model 3的Autopilot(自动驾驶)功能开启与Model S不同,它需要连续向D挡拨动两次。屏幕中蓝色方向盘标识证明,车辆进入自动驾驶辅助状态。
关于安全车距等参数的调整,只能在车载屏幕中完成,在驾驶时多少有些不便。
在我们从酒店至机场的路上,一直使用特斯拉的自动驾驶辅助功能,它能够实现自动车道保持,并且随时调整与前车的安全距离。如果想要并线,只需拨动相应的转向灯即可,车辆会通过判断车侧的道路情况完成并线。
视频部分(自动辅助驾驶开启时需要手扶方向盘,以下内容为演示,切勿模仿):
增强后的自动辅助驾驶功能有着一定提升,特别是对于复杂路面的应对更从容。自动转向的过程也十分顺畅,与常见的车道保持有本质区别。当然,开启辅助功能后,车主仍然需要手扶方向盘,否则系统会自动提醒甚至关闭自动辅助驾驶。
编辑点评:Model 3很棒,特斯拉也魅力十足,难怪有如此多车主甚至未曾谋面便果断下单。从这个方面来说,它已经与传统汽油车背道而驰了,这似乎有些苹果的味道。
最后介绍一下这台试驾车的价格,在选配了所有可以加装的功能和配置后,车主以58500美元(含税)成交。换算成人民币的话,勉强能提一台加装M套件的宝马320Li,那么你会如何选择呢?
添加“爱卡汽车”微信公众号,每天获取汽车圈儿一手最新资讯!
myxcar
↑↑↑(长按上方可复制至微信添加朋友并关注)我们每天都会推送最新车事、新车资讯,快来关注我们吧!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