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或许不知道,枣庄还是全省第二个被高速环城的城市。另一个高速环城的,则是省城济南。
但你知道吗,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枣庄市境内仅有几条干线公路,通车里程才25公里,全部为土路。
1961年,枣庄市成立,并成为山东省直辖市,成立之初的枣庄市,在老一辈人的记忆里有这样一句话“一把花生逛全城”。可想而知当时枣庄的城市规模与交通网情形。
说起枣庄就不得不提煤矿,说起煤矿就不能不说枣庄铁路。以前,山东境内,具有铁路线的城市寥寥可数。运煤离不开铁路。了解到,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市境内就建有津浦铁路、薛枣铁路以及10余条铁路专用线,可谓是山东境内铁路发达的城市之一。
此后,铁路在枣庄迅猛发展,1985年,枣庄境内有京沪铁路纵贯西部,薛枣铁路连接腹地,另有40条铁路专用线通往各大厂矿企业,铁路总长达到217.5公里,沿途设有10个火车站。2008年12月,作为枣庄“出海通道”之一的枣临铁路开工建设,2012年11月30日,枣临铁路正式竣工通车。京沪高铁枣庄段2008年6月开工建设,2013年通车运行,成为我市对接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圈的交通动脉。枣庄市也成为了山东省一座拥有两个高铁站、两处普通火车站的城市。
(枣临铁路正式竣工通车)
(京沪高铁枣庄段)
那些年,全市公路网的迅猛发展
枣庄作为山东的南大门,地理位置优越,对山东省与江苏省而言起到链接作用。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自然也离不开路网建设发展。
(枣庄城区八十年代公铁立交桥)
新中国成立初期咱们枣庄主要的运输工具是骡马,那时的枣庄道路也并不发达。经过70年努力建设,截至2018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777.45公里,是1978年的9倍,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192.32公里。其中,不乏有双向六车道的宽广路面。
(光明大道今夕对比)
(青檀北路今夕对比)
(枣庄汽车总站今夕对比)
环城高速是令枣庄人骄傲的交通成就
在城市道路飞速发展的同时,高速公路亦如巨龙般绕城而行。枣庄日报全媒体了解,相对于市民所熟知的京台高速和京福高速而言,近几年启动的新台高速、枣木高速东延项目也备受市民瞩目。两条高速公路建成后,我市将成为全省第二个高速环城的城市。
(光明路西外环路口)
(枣菏高速)
枣木高速东延
(枣木高速)
多年从事长途运输的市民李先生向道出了内心的感慨,他说:“很早以前在我父辈那一代,跑长途去外地都会用很长时间。现如今高速路的方便快捷,那时的景象将不复存在。”
如今,出门就坐车 坐车可换乘快速便捷的现代立体交通正加速形成“出门就坐车,上车即可达。”近些年,随着枣庄城市公交的发展,市民出行乘坐公交低碳环保出行,已然成为一种新风气。你可知道曾经咱们枣庄人出行都做怎样的车吗?
六十年代载人客运有时候会使用载货的解放车,是常见情况。你坐过吗?
六十年代客运车辆速度慢,噪音大,跑起来哗啦哗啦响,而且那时候坐车的人特别多,特别拥挤,车上都是说不出的味道……
到了70年代,时代在慢慢发展,客运车渐渐多了,空间也大了不少……但仍然很落后。
到了八十年代,市民乘车出行有了明显的改善,大型的班车已经应用到城市交通客运上,市民乘车出行舒适感也提升了很多。
1990年10月,枣庄汽车总站开通枣庄至北京的客运班车,成为我市公路客运发展史中的一件大事。从此枣庄人去北京,已经不局限于乘坐火车了,有了更多的选择。
了解到,自2010年开通运营第一条BRT线路以来,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市已开通BRT主线6条、支线2条、专线1条,通车总里程已达148.5公里,实现了市域全覆盖,有力地推动了枣庄同城化发展。目前,“枣庄BRT”成功当选“中国道路运输领袖品牌”,成为全国11个当选品牌之一。
枣庄虽不临海,但却凭借运河和港口的对接,实现了内陆平原与蓝色大海相拥。枣庄虽尚欠发达,但随着一代代枣庄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于奉献的精神,让枣庄市这座城市走了出去,也迎来了八方宾客。目前,一个涵盖铁、陆、水多种运输方式,层次多样、快速便捷的现代立体交通运输网络正在加速形成。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