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汽车产业的主战场如今来到了中国。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双双突破3000万辆,创历史新高。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9年居全球首位,新能源汽车正在成为“中国制造”新名片。
“河南也正抢抓新能源汽车机遇,围绕建设全国领先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目标,产业布局持续优化、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重点项目加速落地,总体呈现快速发展态势。”6月20日,由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指导,省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和中原豫资举办的河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产学研用专场对接(路演)活动上,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白布刚总结了河南汽车产业的成绩单,2023年,河南汽车产业一路高歌,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增加值增长45.2%,整车产量突破百万量。其中,新能源汽车整车产销分别完成31.3万辆和31.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61.2%和262.3%。
当天的对接上,来自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宇通集团、郑州比亚迪、南阳中光学、鹤壁天海电器、光力瑞弘、芯港半导体、河南尼龙新材料产业研究院、郑州大学、哈工大郑州研究院等都亮出了各自的发展成果和拿手绝活,一展河南新能源汽车产业硬实力。
先来看整车,河南汽车产业龙头宇通历经30年发展,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客车企业和新能源商用车企业,累计销售新能源商用车超20万辆。
“目前宇通已掌握新能源‘三电’及自动驾驶核心技术,依托7个国家级、35个省级科研创新平台,以及承担的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实现了产品、技术的持续领先。”郑州宇通集团有限公司供应商管理科科长闵杰在会上介绍,去年集团采购额204亿,供应商达到近千家,希望和河南本土的优质供应商精诚合作,共同提升河南新能源汽车竞争力。
郑州比亚迪则展现了新能源汽车的“河南速度”。郑州比亚迪2023年4月6日投产,当年产量即突破20万台。截至目前,比亚迪在豫累计投资超330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约575亿元,新能源整车总产量超36万辆。
“目前比亚迪在郑州航空港区基本实现全产业链布局,随着新能源乘用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刀片电池项目的陆续投产,产业链在河南省已初具规模。”郑州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从新能源汽车电池、连接器到汽车光电显示、轻量材料等,河南在产业链上多点布局,多个企业已走在细分领域的前列。对接会上,来自南阳的中光学集团展示了其光学技术在汽车光电领域的广泛应用,车载系列模组、车载抬头显示系统、PGU、光场屏等产品已搭载应用在汽车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等领域。
“我们的车载抬头显示和激光雷达用光学元件已量产搭载在问界M9、小米SU7、阿维塔11/12、比亚迪U8等近期的热门车型上。”河南省数字光电产业研究院副总经理张东阳介绍,公司将积极融入河南省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助力产业链建设“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发展生态。
轻量化连接与传输解决方案、特种连接与传输解决方案、智能控制解决方案、高压配电解决方案、轻量化充电解决方案……河南省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器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李辉在会上推介了该集团一流的汽车电子电器解决方案,并向与会者就车载高内聚传输网络架构、车载高可靠无线互联感知等新技术需求合作。
此外,河南尼龙新材料产业研究院为应对汽车市场变化推出的高温尼龙、耐低温尼龙、透明尼龙、生物基尼龙等新材料,光力瑞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推介的超高精密空气主轴、汽车喷漆主轴等均是细分领域的顶尖产品,也是河南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不可或缺的关键环。
今年前5个月,我省新能源汽车继续保持高昂势头,整车产销分别完成21.0万辆和20.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53.6%和447.5%。产业的爆发式增长也倒逼我省新能源汽车要持续释放产业链创新活力、内生动力和市场潜力,形成共谋共建共享的链群发展共同体。
“现在都说新能源汽车行业很‘卷’,但我们不要怕‘卷’,要‘卷’就要‘卷’技术,通过创新突破关键技术,实现提质降本,获得竞争优势。”白布刚说,省内的科研机构和配套企业要与整车企业加强对接,聚焦用户实际需求和行业痛点开展联合攻关,不断创新技术、提升产品品质。整车企业要充分发挥链主作用,提升近地化配套能力,实现研发适配、生产运输等环节降本增效,以此推动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化发展。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