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吉兰泰线上,每天运行着一列47091/2次客、货“混合列车”,每天早上7:45由乌海西车站发车,中午到达吉兰泰,14:00由折回乌海西。列车加挂通勤车厢,仅通过车站对外售票。
清晨的乌海西车站,该站距离乌海站以及乌海市区非常远,如果要坐47091需要在附近过夜(拍摄:杨诚)
全路为数不多显示在大屏上的五位数列车(拍摄:杨诚)
47091次出的是手写代用票,并且如果没有要求,所有人会出在一张票上(拍摄:杨诚)
47091次与6852次共用站台(拍摄:杨诚)
少见的客货混编列车(拍摄:杨诚)
早年间的此车只在列尾挂一节车厢,如今为了安全车厢前后各编组一节空敞车,(拍摄:杨诚)
列车驶出乌海西站后,沿着贺兰山北麓向西挺进(拍摄:杨诚)
初雪后的贺兰山在朝阳下非常美丽(拍摄:杨诚)
线路旁跑过的野鸡(拍摄:杨诚)
一夜大雪后的乌兰布和沙漠变成了茫茫雪原(拍摄:杨诚)
从西北面看贺兰山,山里正是著名的平汝铁路(拍摄:杨诚)
而在盛夏时节,这里则是一处青青草原(拍摄:稽昊威)
如果不是摩擦发亮的钢轨,很以为这是一条废弃的线路(拍摄:稽昊威)
客车与隔离的货车车钩用铁丝捆死,防止脱钩(拍摄:杨诚)
列车到达黑砂土站(拍摄:杨诚)
本务机充当调机,进行调车作业(拍摄:稽昊威)
黑砂土至本井区间近40公里,几乎都是直线,这大概也是中国铁路最长的“直线区间”了。通勤车虽有时刻表,但是因本务机车到达沿途各个车站时会进行解编、连挂、调车作业,很难保证准点运行。
坐落在沙漠中的本井站显得异常荒芜(拍摄:张一飞)
本井站站牌(拍摄:张一飞)
然而本井站内环境优雅、植被茂盛,宛如沙漠中的小江南(拍摄:稽昊威)
对于工务来说,吉兰泰铁路最大的敌人莫过于沙子,沙子埋铁轨的事情经常发生(拍摄:张一飞)
吉兰泰线有的车使用地方水源,而有的站则需要水罐车来补给水源(拍摄:稽昊威)
47091次列车缓缓驶入本井站(拍摄:张一飞)
本井站是穿越乌兰布和沙漠前的最后一站(拍摄:杨诚)
列车出站后一个近90度的大拐弯便开始穿越沙漠(拍摄:杨诚)
一望无边的沙漠非常美丽(拍摄:杨诚)
列车穿行过沙丘,如果吉兰泰线车较多的话,这里可以成为一个著名的拍车圣地(拍摄:杨诚)
线路旁的骆驼群,吉兰泰线上的列车经常会因为动物侵入线路而终止运行(拍摄:杨诚)
列车在沙丘间蜿蜒前行(拍摄:杨诚)
沙子几乎快漫过轨面(拍摄:稽昊威)
线路两侧的防砂网(拍摄:稽昊威)
沙漠中的小村庄(拍摄:稽昊威)
吉兰泰镇全貌(拍摄:稽昊威)
中午时分,列车到达吉兰泰站,列尾的客车没能靠上站台(拍摄:杨诚)
这样的场景实属罕见(拍摄:杨诚)
本务是呼局包段的DF8B,并且是高原版机车(拍摄:杨诚)
吉兰泰站牌的“泰”不知何因使用了这个“太”(拍摄:杨诚)
吉兰泰车站外一片荒芜,车站距离镇中心约5公里。列车到达时,车站门口会有出租车前来接站,基本上5元钱便可到达镇上任何地方,不过要是在车站逗留、拍摄,再出站很可能就没车了。
吉兰泰车站外,远处小门内便是车站(拍摄:杨诚)
吉兰泰镇镇中心,身处此地,仿佛时间倒退了数十年(拍摄:稽昊威)
吉兰泰线真正的终点是在吉兰泰镇内(拍摄:杨诚)
根据现场的观察以及参考卫星图,吉兰泰线可能曾经还继续向前延伸,不过现在到此便结束了(拍摄:杨诚)
早年间延伸至马路边的铁轨(拍摄:稽昊威)
吉兰泰机务折返段驻地(拍摄:稽昊威)
镇区内编组场里的另外一台8B(拍摄:杨诚)
镇区内的编组场与盐矿的专用线相连,据说盐矿中还有鳄鱼等机车(拍摄:杨诚)
因为吉兰泰小票返回时间较晚,并且到达乌海西很可能延误从而导致漏乘接续列车,笔者返回时选择了吉兰泰到巴彦浩特的汽车,顺便一睹贺兰山西面的景色。而巴彦浩特至银川段,一开始购买了巴彦浩特至银川的0元机票,但由于巴彦浩特机场以及银川机场离市区都很远,来回机场的车费甚至是两地间大巴票价的数倍,于是笔者选择了大巴返回银川,沿途穿越贺兰山南麓,这趟旅程算是围着贺兰山转了一圈。
远眺贺兰山西麓(拍摄:杨诚)
吉兰泰小票开行至今已有数年历史,这也是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境内的唯一一趟“旅客列车”,巴彦浩特政府也对列车的开行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不过现在的吉兰泰小票车已经禁止对外售票。而随着银巴铁路的规划建设,不久贺兰山西麓也将结束不通火车的历史。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