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扩军的讨论,几乎已经成为国际足联每次大会的例行公事。且最终对外公布的结果也往往是模棱两可,直到3月中旬,国际足联还在美国迈阿密召开第9次国际足联理事会会议上对一份世界杯扩军计划提前至2022年的提案进行商议,并获得了国际足联执委会原则性同意。
虽然最终的扩军提案遭到否决,但是也不过是延期至2026年。原则上的扩军事宜并没有产生变化,而主导这一切的推手正是在昨日获得连任的FIFA主席因凡蒂诺。
世界杯扩军对于目前的中国而言,无疑是个好消息,则意味着国足距离世界杯的距离更近了一步。但当卡塔尔的扩军决议被否后,国足只得依靠自身的努力去争取出线。
从里皮的回归到六月的两场热身赛,再到沸沸扬扬的归化政策,无不是为了进入世界杯而做出的努力。
网络上也不乏“FIFA为了国足已经尽力了”这样的调笑之言。但究其根本,国际足联在扩军这件事上的态度之坚定,的确是非常明显的。
那么因凡蒂诺与国际足联为何迫不及待地想要增加这额外的16支参赛球队呢?中国在这其中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我们不妨站在资本角度去揣摩一二。
一、FIFA扩军世界杯背后的资本博弈
2015年5月27日,瑞士当局与美国检方突然搜查了苏黎世巴尔拉克酒店,7名国际足联高级官员遭到逮捕。
5月28日国际足联大会召开,次日布拉特当选FIFA主席,第4次连任成功。
6月2日,布拉特在上任不到四天后突然宣布卸任,震惊世界。
由此牵涉出的2022卡塔尔世界杯贿选以及诸多贪腐丑闻彻底暴露在公众的视野当中,国际足联的声望一时之间跌入谷底。更为严峻的问题是,国际足联的财政陷入了长期亏损状态。
国际足联2015-2017年度财务统计
从官方公布的财政统计来看,2015至2017年间,国际足联长期处在入不敷出的窘迫局面之下。而根据2017年度公布的上一年财务报表中所公布的数据来看,国际足联仅在2016年的财政赤字就高达3.69亿。
自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杯作为全球最为盛大的单项体育赛事所创造的商业价值早已节节高升。而因凡蒂诺在2016年当选主席后的当务之急,就是恢复国际足联往日的财政水准,并以此作为自己站稳脚跟第一步。
值得一提的是,上图中涉及2018年的财务状况全部来自于预测。而能够给予国际足联如此大幅增长财政收入的最大原因正是世界杯。
为何世界杯能成为国际足联的摇钱树呢?那就必须知晓国际足联的收入来源。
除去不固定的赞助商外,一届世界杯的主要收入源自于以下五点:
1.电视转播权
2.商业授权
3.市场开发
4.酒店/住宿、门票
5.其他
在这五项主要收入来源中,电视转播与商业授权更是成为了“吸金利器”。而中国资本也正是借着这样的东风,成功杀入国际足联营造出的商业竞争之中。
二、中国体量
国际足联目前的7大一级赞助商
国际足联在2006年德国世界杯上,采取的还是15家FIFA世界杯赞助商+6家当地供应商的赞助模式。但从2010年开始世界杯赞助商结构逐渐被划分为三级赞助体系。
第一级别是6至8个FIFA全球合作伙伴,第二级是6至8个世界杯赞助商,第三级为区域赞助商,最多20个。
以2014年世界杯为例,阿迪达斯、可口可乐、VISA信用卡、现代起亚汽车和高兹普罗姆(俄罗斯天然气公司)这五大一级赞助商共赞助了15.8亿美元,比2010年增加5亿美元,在世界杯相关收入中的占比也提升了3 .4%。
第二等级的赞助商平均每家要缴纳7000万美元左右;第三等级赞助商的赞助费也在千万美元以上。
大家一定记得蒙牛在2018世界杯上的经典广告
而到了2018年FIFA官方的一级赞助商上升到了7家,除去原有五家外,万达与卡塔尔航空赫然在列。由于市场巨大、赞助名额又极度稀少,有意赞助的企业都争破了头。
因此也不难想像万达为了进入这一级别所付出的代价。除此之外,包括蒙牛、海信、vivo、雅迪、帝牌以及指点艺境等六家中资公司都成为了国际足联在2018年的主要赞助商。
市场研究公司Zenith在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在本届世界杯期间,中企的广告支出将达8.35亿美元,超过美国的4亿美元,更远高于东道主俄罗斯的6400万美元。
图表来自每日经济
然而赞助与出售转播权所获取的利润相比,只能排到第二位。
2017年11月份,央视宣布他们以4亿美元的价格,拿下了2018年-2022年国际足联各项赛事在中国大陆的独家全媒体版权。当然,其中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和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无疑是含金量最高的。如果这两个赛事的版权费占三分之二的话,那俄罗斯世界杯的版权费就应该在1.3亿美元左右。
随后,优酷花费16亿人民币拿下世界杯转播权,咪咕视频同样花费10亿人民币参与到了这场世界杯盛宴当中。
据统计,在整个2018年世界杯中,仅中国地区包括观看赛事直播在内的总触达观众人数就超过了300亿人次。
转播收益是国际足联收入的重要来源
而这个庞大的体量是国际足联将转播权提升至天价的主要因素。当然,不容忽视的中国市场所产生的消费能力远不止与此。
三、“众”在参与
根据俄罗斯储蓄银行的数据,在去年的世界杯赛期间,来自194个国家的外国球迷共计在俄罗斯消费了约15亿美元。其中美国球迷消费总额位居榜首,花费56亿卢布;中国游客位居第二,共计花费41亿卢布;第三为墨西哥,花费22亿卢布。
俄储蓄银行的数据还显示,在世界杯期间,中国旅客在莫斯科市中心的尼科利斯基街购买了价值5000万卢布的商品,美国旅客则消费了1600万卢布。
中国与美国的国家队都缺席了2018年世界杯,网友们还给“美中不足”赋予了新含义。但国家队的缺席丝毫不影响在庞大的人口基数下所产生的消费能力。
就在世界杯还未开始前,一列载有10万只小龙虾的中欧班列就先行开往莫斯科,开启了它的世界杯之旅。而这只是中国式消费的直观表达之一,由世界杯引发的消费热潮,及其周边商品的营销,都将这场资本盛宴推向高潮。
在球迷群体日益扩大的今天,体育产业的消费能力也是水涨船高,而国际足联围绕世界杯精心打造出的这个大IP又怎舍得错过让其再度扩张的机会呢?
其次,停不下来的中国资本更是积极参与到全球各大联赛中,过去3年中资已染指海外超过20家俱乐部,涉资超过20亿欧元,其中不乏AC米兰,国际米兰,马德里竞技,曼城等欧洲豪门。
虽然收购之后几乎都经历着忧多喜少的局面,但乐此不疲的中国资本并未就此停下脚步。在体育产业这块蛋糕中,每位参与者都期待能够成为笑到最后的食客。
当然,武磊所在西班牙人就是其中相当成功的案例。潮汕商人陈雁升靠着这张牌,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将球队母公司的市值提升了恐怖的40亿人民币。而这仅仅是武磊热潮掀起的首轮波澜,当西班牙人的董事会笑的合不拢嘴时,国际足联又怎会注意不到这背后超强的资本累积能力呢?
四、净赚四亿的机会能错过吗?
为了世界杯扩军计划,因凡蒂诺在本月初向国际足联提交了有关2022年世界杯赛扩军48队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在这份长达83页的计划书中,特别工作小组从各个角度论证了计划的可实施性。
其中最为重要的落脚点,当然还是增收。
这份报告显示,48支球队参赛的世界杯将至少为国际足联额外带来4亿美元的收入。
2015年的贪腐事件致使国际足联的形象受到了巨大的破坏,阿联酋航空和索尼,嘉实多、马牌、美国强生等主要赞助商纷纷撤资。同时,面对多项法律起诉,国际足联需要支付高额的律师费以度过难关,虽然有着雄厚的现金储备,但国际足联依然有些力不从心。
可在今年3月初美联社披露过国际足联在俄罗斯世界杯赛周期(即2015年至2018年)结束后,其现金储备飙升至创纪录的27.4亿美元,而在俄罗斯世界杯赛结束时,国际足联的现金储备为16.53亿美元,总收入则飙升至64亿美元。
在2015-2018年四年财务报告中,国际足联的现金储备超过了自己定下的16.53亿美元小目标。
2019-2022收入预算
FIFA市场部总监威尔曾说:“中国市场潜力巨大,并且还没有被完全开发。”
言下之意自无需多言。与此同时,在国际足联官网所公布的2019-2022收入预算中, 总值高达6.56亿美元的收入增幅几乎可以算作是因凡蒂诺对自己进一步巩固国际足联主席位置的博弈,那么如何去完成这样的巨量增长呢?
电视转播权与商业营销权不出意外的脱颖而出。
综上所述,我们不妨假设一下在2022年的卡塔尔世界杯上,当中国队的身影出现在了多哈机场时,时隔20年的再度碰面会让上至中国资本下到普通球迷营造出怎样的狂热呢?(李晨晨)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