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有句四川话,跟这个“思密达”有异曲同工之处,这个四川话是方言,可能现在很多人都不说了,说出来不知道大家知道吗?这个词就是“给马哈”,这个“哈”字一般情况下都发“四声”。
这个“给马哈”也是一个语气助词,与人交谈时,都是在谈话开始或者结束一句话后才说出来,并且这个词也可以分开说,分开说的时候,意思也有区别,笔者尝试诠释一下。
“给马哈” 用在一句话开始的时候,就是肯定这件事,比如:“给马哈,我说的这件事是怎么怎么回事,对吧?”或者是说某人某时不对,“给马哈,我说他怎么怎么不对吧”。意思是告诉对方或者大家都认为这回事应该这样。这里用“给马哈”意思是我说的是正确的。
这句话用在话说完了的时候,加这个“给马哈”,例句:“这个事情应该怎么怎么,这样做出来就可以了,给马哈”。意思就是跟你说这样做最好。这个也包含“敬语”的意思,虽然是指导你做事情,也是在征求你的同意,也是肯定你的意思。
另外一种用法是说两个字,可以提高语速,也包含征求你的意见的意思,就是“给哈”。
这个“给哈”用在一句话的前面,就是肯定自己,例;“给哈,我说这个事是怎么怎么嘛,是不是的”“给哈,我说嘛,就是这样的”。把意思传递给对方,表现自己的正确。
用在一句话的后面,例句;“你这样做就对了,给哈”。“你这样做不对,给哈”这个时候用“给哈”,是肯定,也可以否定,也可以用在“不持可否”中,例;“管他对不对,我不参与,给哈”,这个“给哈”两个字,虽然是助词,但是变化很多,不是母语的人很难诠释这个“给马哈”和“给哈”的具体意思,这两个词的用法也要参考语境,语境不同,意思也就不同,甚至有可能南辕北辙,完全不是一回事。
方言俚语是一个民族传统的重要载体,这些方言俚语记录了历史,传承了人文,在民族发展的长河中绽放出绚丽光彩,方言俚语应该得到保留,因为语言是一个民族的魂魄。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