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尔加车八九十年代很少见。它座椅舒服空间大材料结实。就是刹车不太好调,容易跑偏而且油耗大。但在80年代这车可是顶级的,坐上去特别舒服,开出去特有面子。虽然配置不错但跟现在两三万的小面包比,还是差远了。毕竟时代不同了,要求也高了
东风和解放是两种卡车,解放车更坚固力气大但开得慢。东风车速度快维修也简单。而且东风车现在有了同步器,这是以前的中国卡车没有的,这点它很先进
上汽大众桑塔纳,真是走遍天下的好车!
老普桑,大家都记得吧八九十年代万元户的标配。这车真耐用跑几十万公里都不用大修,少有车能比。真心希望它别停产。记得小时候县团级的座驾是212,伏尔加空间大上海轿子也常见,但桑塔纳那可不是一般公务员能坐的。那时候年轻人有辆幸福250就很豪了
东风EQ140,开起来挺快起步迅猛就是开起来感觉有点飘,没解放141那么稳。虽然东风的驾驶室没141那么宽敞舒服,视线也没那么好,但其他方面都还不错。如果东风能和141综合一下,那就更棒了。想当年我开过一代、二代,那些回忆啊真是让人怀念。那时候当司机可是个技术活,很受社会尊重的。现在退出开车已经5年了,真是时光荏苒啊
70到80年代,北京212吉普车可是县团级领导的标配,开着它简直威风凛凛。车子保险杠上红旗飘扬晚上红灯闪烁特有面子。车里装备也齐全,水杯架、收音机都有,还能放录音带听听流行歌,感觉特别惬意。就是挂前驱得下车去拧前轮离合器,这点儿小麻烦。不过那时候能坐上212吉普车,绝对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回想起来那时候我们追这吉普车,真是挺天真的。你坐过北京212吉普车吗?
80年代黄大发是最豪华的“面包车”。想了解那时的街景,看看《杨光的快乐生活》第一集就知道,天津满大街都是黄大发
上海760的底盘调校真的很棒,坐着超舒服比现在很多车都强。车型有点复古但坐进去感觉真的不错,就是油耗有点高。那个六缸发动机挺安静的,但油耗确实让人有点怕。真希望上海厂能复产上海牌轿车,换个新的动力系统,相信会很有市场。开过老上海的人都知道,那车真稳涉水也厉害。就是太重了熄火了两个人都推不动。这车其实是七十年代末一汽模仿俄罗斯的伏尔加轿车做的,虽然很多是模仿和进口的,但真的挺好。不过油耗确实高,像抽水机一样
三菱T850货车,300马力真是神车啊!
这车性能好,静音又强劲。可惜它当时没有独立减震驾驶室,超载也是家常便饭,但拉20吨货轻松搞定。说实话我们的技术现在还达不到三菱850和五十铃810的质量水平。当初引进的FK和FM系列驾驶室,变速箱用的是日野技术。FK是两吨王的初步模型,FM是五吨车型的,而T850则是九吨车的原型。九吨的解放版配置高端,几乎就是T850的翻版,配备了道依茨发动机和伊顿变速箱。但这车当时太贵,主要是单位用车。没过多久解放牌就改进了驾驶室,推出了四大系列,还自主研发了第一代奥威。慢慢地三菱的老式驾驶室就被淘汰了。想想那时候三菱车真不是普通人能开的,买得起的都是大国企
红旗CA770是国内经典车型,底盘重达三吨但别担心它有强大的发动机驱动。这款车外观大气,设计匀称内外都显得非常豪华。隔音效果好坐着也舒服。前排座椅和后排可以升降玻璃隔开,整个车身也很有分量
黄河JN150开车真遭罪,方向难打还得站起来。车子老是断半轴,起步还一窜一窜的。以前我们车队一哥们穿回力鞋,一脚把排气管堵了,我们不知情就打火,怎么都打不着。他最后撑不住脚一抬黑烟就罩住他全身上下就剩牙是白的,哎这就是黄河车!
丰田皇冠在以前可是真高级,我第一次见是1985年,那时候桑塔纳都少见,皇冠简直就是豪华车的代表。从那时候开始皇冠在中国就有了豪华车的名声。那时候连吉普车都不多见,坐皇冠的感觉简直就像现在坐太空梭一样刺激。那时候有辆北京吉普212就不错了,见到皇冠简直就像现在看到奔驰S一样惊喜
老解放CA10冬天开车挺暖和,夏天就热得让人受不了,身上都是灰。这车还能挂个拖车,叫做“拖斗”虽然只有90马力,却要拉7吨货上坡时简直比人走路还慢。这车太难控制了,后来被交通法规禁止,大家逐渐换成了半挂车
开全拖挂车得靠真技术。特别是在泥土路、雨天和大下坡,更考验司机。下坡时拖车速度更快踩刹车和控制方向得特别精准,得让主车和拖车对齐,否则拖车一歪就危险了
第一代EQ140是双玻璃设计,车前大灯有网罩,前帘是方形网格,大约是1977年推出的。以前单位想买车得经过严格审批,不是想买就能买。单位有车报废后,可以用这个指标买新车。驾驶员需要先拿学习证,满一年后才能考驾照,然后还要有师傅陪着实习,不能独自开车。实习期一开始是一年,后来改为六个月。实习合格后才能拿到正式的红色驾照,首页写着“为人民服务”
当年五十铃、三菱、日野的卡车质量真的没话说!
五十铃和三菱的车,能拉又能跑大家都喜欢。那时候人们都说,尼桑动力足五十铃质量顶呱呱,三菱款式新。最好开的要数T850。五十铃的气助油刹车,比三菱的气推油更靠谱,雨天开车更安全,就是刹车来得有点慢
布切齐是罗马尼亚产的好车,开起来特有劲速度快视线也好发动机挺靠谱但刹车有时会抽风,踩下去没反应得拉手刹有点吓人。好在路上车不多,还算安全。这车内饰不错开着挺舒服加速也给力。但开了两万公里后,各种小毛病就来了,感觉它可能不适应咱们的环境。油电路还好办就是发动机工艺不行,变速箱和底盘也容易出问题,挺烦人。新车时开着挺爽,但时间一长就只剩烦心了。这车得勤保养稍微偷点
跃进牌NJ-130,南汽出品。说起武汉产的车,大家都调侃它“三漏两掉”——漏油、漏气、漏水,还掉螺丝、掉底子,质量不咋地。开两万公里就烧机油,虽然操纵性还好,但那铁皮外壳真心粗糙,还刷了层绿漆看着就像破车修修补补的
看到图片里的“老解放”和拖挂车,真是让人怀旧。80年代后期拖挂车才逐渐退出长途货运。那时候咱们国内还没有能拉很多货的大卡车,像能拉八吨的“黄河”大货车都很少见。所以拖挂车就兴起了。70年代的时候,经常能看到“老解放”拉着三四辆拖挂车在公路上飞驰,这才是真正的“汽车列车”!
能开这种车的司机,那技术都是了不得的,他们得在汽车技工学校学三年,再实习一年才能出师呢!
拉达是苏联时期俄罗斯的一个汽车品牌,它的外观设计至今仍很时尚。80年代的中国曾进口这种车。但90年代后苏联的这些车型就停产了。为了让拉达适应苏联的恶劣环境,苏联对部分零件进行了加固,比如升高了底盘,增加了手摇启动引擎等功能。但有些零部件比如悬挂系统没有相应升级。加上苏联国企后期管理不善,导致质量大幅下滑,所以苏联车给人留下质量差的印象
这车真是各种名牌组合啊,发动机是曼的变速箱和助力转向是ZF的,前后桥还是“拉巴”的。别看是组合车配合得特别好开起来特有劲儿。这底盘很多客车厂都喜欢用,黑龙江客车厂的L10长途客车就用的这个,也叫“伊卡路斯”大客车。以前我们还进口过捷克的重型卡车,像斯柯达、太拖拉,特别是太拖拉设计超有个性那些车大多是给石油系统用的
上海产的奥迪100是用进口零件组装的,发动机是奥迪的,后备箱比一汽奥迪的短,因为一汽的用了克莱斯勒的发动机。当时上海产的大部分给了市政府,还有福特天霸和道奇太阳舞
公爵当年比丰田皇冠还厉害,出现得更早。公爵王真是太酷了,那无门框玻璃真新奇!
25年前,开日产的都是大款!
70年代匈牙利产的却贝尔D350和D420是运输主力,分别配备油刹和气刹,车前有标杆都搭载四缸柴油发动机
菲亚特126人称“大头鞋”,从波兰进口价格从7千到22万不等。这车真可爱便宜又好用。可惜啊那时候买得起的人不多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