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观方面,荣威 D7 前脸采用了全新的品牌电感化设计语言,区别于现有荣威序列产品的设计,整体更具辨识度。其中 D7 EV 采用封闭式前脸、分体式大灯的设计 ;D7 DMH 采用一体式大灯,前进气格栅采用左右拓展、上下支撑的外延设计元素,整车视觉更显宽大。
车身侧面来看,荣威 D7 EV 配备隐藏式门把手以及 18 英寸低风阻造型的轮圈,整体更具科技感。车尾方面,尾部造型圆润宽厚,饱满而富有张力。尾灯造型细长,配合后备厢边缘微微上翘的小鸭尾设计,运动感十足。车身尺寸方面,荣威 D7 EV 长宽高分别为 4890/1872/1510mm,轴距为 2810mm。
内饰方面,两款车型均采用云宿座舱设计理念,平直的中控台线条配合双拼色设计,大大提升了车辆的时尚感。同时,大尺寸液晶仪表 + 内嵌式中控屏,满足当下使用需求。值得一提的是,其座椅加入菱形纹元素进行点缀,增加车辆的高级感。
双车都采用了电感化的前脸设计,既满足了低风阻诉求(D7 EV风阻系数:Cd≈0.23;D7 DMH风阻系数为Cd≈0.26)降低能耗,又突出新能源时代的科技感。D7 EV 突出时代科技感,更具新锐感、时尚感,彰显纯电属性;D7 DMH 更偏稳健进取感,强调成熟稳健的可靠感,彰显 1400km超长稳定续航实力。双车的侧面及尾部设计仅门把手不同,强调了设计的一致性。
12.3 英寸仪表盘+12.3 英寸中控屏+星河 deco打造星空一体式双联屏,中控环抱式地平线设计围绕驾驶员视线位置,在不打扰驾驶的同时,时刻聚焦驾驶员需求。1920720 高分辨率液晶屏,让路况信息车辆信息无论光线明暗都可清晰呈现。围绕驾驶室展开的设计,让科技感舒展至车中每一处角落。
内外双色双幅方向盘高级感强,功能按键布局合理,左侧智能辅助驾驶区,右侧语音娱乐区,轻松实现各类盲操;左侧下方的自定义功能键,给用户更多的自由选择权,操作更便捷。豪车同款电子怀档,时刻保持手不离盘,操作便捷的同时尽显优雅。
EV版车型诞生于上汽星云纯电专属平台,荣威 D7 EV 搭载了 VGA 六合一电驱新三电技术,集成电机/减速箱/MCU/VCU/DCDC/OBC 于一体的 VGA 六合一电轴,是目前国内外主流车企电驱动系统的集成形式之一,不仅拥有强劲动力也有更长续航里程。
VGA 六合一电驱系统最大功率155KW,最大扭矩310N·m,搭载两款不同电池电量的全新魔方电池,CLTC 续航里程分为 510km 和 610km。零百加速最快仅需 6.5 秒。510KM版本电池容量为59.2kWh,610KM版本电池容量为68.5kWh。
行业最薄躺平魔方电池厚度仅为 110mm,比肩全球顶级标准,车内乘坐空间更宽敞。实现车身与电池独立架构的 CTP 电池包,拥有多层包覆,静音性、电池防护性更高,电池能量密度为142Wh/kg。
荣威 D7 DMH 于业界首次提出“能量域”的概念,采用行业首创的动力总成大脑 PICU,实现电机控制、发动机控制、混动变速箱控制、空调热管理和电池热管理“五合一”功能,以“域”实现“变量共享”,节省了 70%冗余组件,极大降低车内网络负载和数据延迟,运算速度提升 50%。得益于动力总成大脑 PICU,荣威 D7 DMH 的动力响应时间仅为 0.26 秒,相较同级竞品快 1倍。
荣威 D7 DMH 搭载 1.5L 混动专用发动机,该发动机通过高滚流气道技术,保障内部燃烧更为充分。相比其他发动机,DMH 专用发动机滚流比提高 64%。配备专用高效长续航电池,电池容量达到 21.4kWh,CLTC 纯电续航里程达到 125km,实测(2023混合动力汽车极限挑战赛)纯电续航可达 142km,市内通勤畅行无阻;满油满电 CLTC 综合续航里程更高达 1400km。
上汽创新研发总院捷能公司的电池技术专家们进行了一场电池解析直播课,深度解读“魔方电池”的奥秘。
《电动汽车观察家》将这款电池包的特点简单总结为,躺着放、侧着喷以及柔性大三个特点。当然这三大特点中的内涵还是颇为丰富的,主要针对的就是安全、高效和长寿命三个方向。
当然魔方电池也能满足超快充需求,30-80%续航仅需30分钟充电时间,5-80%续航仅需40分钟充电时间。
01
躺着放:竖向空间利用率高
完全不同于传统电池包立式电芯,这款电池包最大的特点是电芯是躺着放的。
电芯躺着放以后,最明显的好处是,电池包竖向高度明显下降,可以为乘客释放出更多的车内空间,还能保证底盘的通过性。
立式电芯一般都会被电芯壳体的顶盖厚度、顶盖底部到隔膜的距离、底托片厚度等占据,在高度方向上利用率并不高。
魔方的躺式电芯有效改善了这一情况,不仅电池
包高度方向得到了充分利用,电池中活性材料的占比也大大提升,从而明显提高体积利用率。
魔方电池包的长度和宽度是固定的——1690mm1300mm;高度有三种:分别为110mm、125mm和137mm。
可以想象一下,电池的长度相当于一个成年男子的身高,而电池包的厚度相当于一罐可乐——就像一个大Pad。
根据上汽方面给出的数据,基于CTP、高电压、超薄基材等技术,90kWh魔方电池,电池系统能量密度达到195Wh/kg,从而实现CLTC续航里程550-570km。可以用5系电芯实现8系电芯的能量密度,CTP成组效率达到79.6%。
02
侧着喷:安全性更高
电芯躺着放的另一个好处就是电芯的喷发口不再向上,而是侧向喷发到底部托盘结构上。
一般来说电池上盖的强度并不大,厚度基本在1—2mm,立式电芯喷发口向上,一旦发生热失控,对车内乘客存在一定安全隐患,躺式电芯就解决了这一问题。
此外,躺式排布电芯设计能够降低电芯之间有效接触面积,减小热传递通道。魔方电池包只有两层电芯,一旦一颗电芯热失控,只会蔓延到它上下那颗接触面积大的电芯,并通过水冷系统带走一部分热量。
左右两侧的电芯由于接触面积小,且有隔热材料防护,热失控的几率大为减小,因此电芯的热失控整体是可控的,不会带来多米诺骨牌效应。
这种躺式排布,还可以最大程度节省隔热材料的应用。例如,以前需要用6片隔热材料的,现在仅用2片就够了。绝大部分空间都可以用来容纳有效的电化学材料。
总结下来,魔方电池包在安全方面主要靠五字秘诀:
预—— 724h 远程监控体系:自学习功能使热失控可提前监测,防范于未然;
导—— 提前散热系统:远程监测到热失控,酝酿期即开启最大功率散热;
卧——独有躺式排布电芯设计:降低电芯之间有效接触面积,减小热传递通道;
隔—— 气凝胶阻燃材料:物理热量隔离,确保单个电芯热失控后不影响周边相邻电芯;
疏——自动泄压防爆阀:主动泄压,释放电池包内压力,使过热气体降温,防止气体喷射。
03
柔性大:增加循环寿命
传统立式电芯的电池包,是将电芯放置在了刚性框架的“铁牢笼”里,随着电芯的老化膨胀,受力条件将会急剧恶化,电芯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内承担更大的压紧力。
魔方电池采用柔性约束的方式,结构主要是通过上下两层薄壁的柔性压板,配合柔性的结构胶来共同对电芯完成这一约束。相当于为电芯穿上了一件“高弹紧身衣”,能够自适应电芯的膨胀,大幅降低电芯受力,电芯的循环寿命得以延长。
据上汽方面介绍,这件“超级紧身衣”的诞生非常不容易,要解决三大难题。
首先是结构胶的受力工况极为苛刻。结构胶在电芯的不同位置,受力工况完全不同。需要将“超级紧身衣”切割成小部分,根据不同部分的需求来设计。
第二,匹配电芯全寿命周期的需求。电芯生命后期阶段,体积会大幅膨胀,这件“超级紧身衣”也要适应电芯的变化。简单说,腰围70的瘦子能穿,后期变成腰围100的胖子时仍然要贴合,不破损。
第三,超高分子材料的老化评估。用上汽集团相关负责人的话说,整个柔性方案可以说就是用胶的艺术。上汽团队需要解决胶的老化问题。
为此,上汽联合陶氏化学共同研发,匹配躺式电芯特性专属结构件,共开发测试超过1000款结构胶配方,进行了超过2万小时可靠性验证,最终才确定结构胶配方。
此外,加上上汽采用独特的电芯电解液引流设计,使电解液流通更加顺畅,这些因素叠加都会增加电芯的循环寿命。
在这些技术的加持下,魔方电池成功挑战了针刺实验,在钢针刺入电池包触发热失控后,被刺的电池包出现冒烟现象,但没有起火、爆炸,也没有出现热蔓延现象。
总结来看,魔方电池最明显的特点,就是通过躺式电芯将电池包的厚度做薄,电池包内部的空间利用率进一步得到提升;安全性有所提升,通过侧向喷发,解决了立式电芯向上喷发的潜在危险性。
当然,超薄电池也有附加好处,车辆实现超低质心高度,且质心分布均匀,能够有效抑制车辆高速行驶中的侧倾,在极限驾驶过程中,车身的控制做得更好,让操控更纯粹。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