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首款激光雷达量产车小鹏P5到搭载华为HI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极狐阿尔法S,2021年已成为激光雷达搭载量产车的元年。
而今年,曝光的理想L9、小鹏G9、威马M7等车型,上市并开启交付的蔚来ET7、广汽埃安 LX Plus、智己L7等车型,都搭载了激光雷达,有的豪气配三颗,有的两颗,也有的一颗,整车价格最低下探到了20几万元。随着成本的下降,相信激光雷达会在10几万的车型中出现。
有意思的是,从搭载上车的激光雷达布置来看,有的在车头处如小鹏,有的在车顶处如蔚来ET7。
问题来了:激光雷达装在什么地方才是好?
当然是前挡后面最好,像前视摄像头一样,做隐藏式设计。
但挡风玻璃并非完全平面玻璃,而且国标GB9656-2016规定下的挡风玻璃透光率只是不低于70%,还不足以称之为高透光玻璃。
要知道,激光雷达的技术原理是,由激光发射器发射出一束超短激光脉冲,激光投射到目标物上,发生漫反射,再由激光接收器收到漫反射光,通过测量激光束在空中的飞行时间,计算出目标问题到传感器的距离。
非平面且不高透的中间物,激荡雷达就像是近视眼,与“精准感知”的初衷不符。如果非要装在前挡后面,那前挡风不可避免的要定制化开发。虽然已经有相关企业做了研究并申请专利,但距离量产还早,并且成本也高到离谱。
实际上,激光雷达到底装在什么位置主机厂也权衡了多个原因。
从功能、性能的角度来说,安装在车顶处的雷达可以兼做感知和定位,而车前灯下方两侧的位置则更适合感知功能。
安装在车前灯下方的激光雷达,主要功能是补充或辅助性避障,由于存在无法避免的盲区问题,通常会配到两颗激光雷达,感知功能相对较强,可以更适合多变、复杂的城区场景。
但是,车头处恰恰也是事故的最直接接触面,单科激光雷达的成本还是很贵的,小鹏P5车头处的雷达单价据说是几千元人民币,已经算比较便宜的了。
安装在车顶处的激光雷达,盲区更少,理论上可实现的视距也更长,在高速场景表现更好,不过这也要看企业对该雷达的定位和算法需求定位。
虽然安装在车顶处的激光雷达可以兼容定位,但定位功能需要360°的环境感知信息,单颗半固态激光雷达仍然无法实现定位功能。另外,车顶部分由于空间限制,对激光雷达的功耗、散热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安装在车顶处的雷达,在外观协调性上显然没有装在车头处更佳,如蔚来ET7等车型头上长了犄角。蔚来还算是处理比较好的,理想L9车顶处的雷达在设计就emmm……
当然,设计方面的东西不能一棒子打死,在绝对产品力优势前,一切都好说,比如从苹果X系列到苹果13系列,刘海屏虽然一直被吐槽,但消费者还是实实在在的用钞票投票。
另外,从激光雷达的种类、形状来说,每个品牌的激光雷达形状、尺寸都不同,有些小的如Luminar Iris就能装在车头上面,但如果整车电子电气架构未在上方布局相应的域控制器的话,还是得装在下面。又有些激光雷达尺寸很大,如大疆的HAP,装在车头可不就是犄角了。
写在最后:从现在来看,激光雷达的主流安装位置集中在车顶上方、车头中间、车头两侧以及车尾,安装位置取决于整车设计、激光雷达功能/性能等多个方面,具安装的位置是主机厂和激光雷达供应商共同协调的结果。
在笔者看来,若实现的功能相同且性能差不多的情况下,车头处安装要比车顶处安装更加协调。毕竟咱都买了保险,即便是撞了,成本也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