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上保险产品如此丰富,但钱包中的资金却十分有限。
●应该优先考虑哪些保险产品?
●如何进行保险产品的组合配置以确保综合和省钱?
下面为您分享5大保险配置原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
先做规划,后选产品
市场上保险产品不断涌现,不时有各类网红保险冒出来,不少消费者往往被营销号和博主炒作得消费不理性。
保险配置最忌人云亦云。
在家庭结构,健康状况,可利用预算以及保险需求方面也存在差别。如果没有通过现实进行风险规划而跟风投保,不仅无法化解财务风险,还会增加开支方面的包袱,甚至出现所购保险无法使用和要用的保险买不了的情况。
正确做法
保险是一个综合配置的过程,需要根据个人的基本情况,进行综合考量。所以最重要的原则,是要先做规划后选产品。
2
先人身险,后财产险
钱财乃身外之物,健康才是首要的。但现实生活中,给财产买保险不给自己买的情况,屡见不鲜。
例如有车朋友购买车险但不一定会为自己购买人身保险。与车险相比较人身险对于我们来说更重要。由于汽车损失属财产损失和身外之物;而人身险所保的就是我们自己,在自己遭遇到危险时,所影响到的就是个人健康,生活,自然还会涉及个人财产。
财经小说作家梁凤仪曾说:“健康好比数字1,事业、家庭、地位、钱财都是0;有了1,后面的0越多就越富有。反之,没有1则一切皆无。”也就是说,只有身体健康了,才会有事业、家庭、地位和钱财,如果健康没了,其他一切都是空谈。
正确做法
配置保险时,一定要记得人比财产重要,要优先配齐人身的保险保障。
3
先算保额,后算保费
保额指投保之后,所能够得到的理赔数额,保费则指投保后,大家所缴纳的费用。
保额和保费,谁更重要呢?
很多人会优先选择考虑保费,但实际上保额更重要。
保额原则上应涵盖风险出现时造成的经济损失。因此,买保险产品之前,我们应该先思考一下风险来临时,一个家庭或者一个人将会承受多大风险,这就是买保险的真谛。由于只有对风险所带来的经济损失有了正确的估计,并且依据该损失定保额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保险的功能。
在保额不足的情况下,保险无法达到其应有保障效果;相反,保额过大,对应需要支付的保费就越多,那就很容易对其财务结构造成冲击。
正确做法
通常,人身险保额建议是被保险人10~20年的收入总和,以保障在遇到疾病、意外时,家庭的生活品质在长时间内不受影响;重疾险保额建议为5~10年的收入总和,可以补偿重疾治疗期间的费用及收入损失;年交保费建议是年收入的5%~15%,既不影响家庭的正常开支,又能获得需要的保障。
4
先保大人,后保小孩
爱子心切乃人之天性,许多父母希望能为子女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自子女呱呱坠地之日起便备有各种保险金和教育金,但又不舍得为自己投保。
但是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保障实际上是来自于家长;当作为家庭经济主力的父亲或母亲,发生重大意外时,没有经济能力的孩子生活水平可能就难以得到保障。尽管这类保险被保险人为子女,保费却来自家长,在子女丧失经济来源时不能继续承保,而且由于断缴而使各种保障失效。
正确做法
真正科学的买法应该是优先给经济主力购买保险。谁是家里的顶梁柱,就将谁作为保险的被保险人,不管是意外、重疾、医疗还是寿险。毕竟对于一个家庭来讲,大人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护伞”。
5
先筑保障,后做理财
保险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保障,若购买保险以盈利为出发点,则本末倒置。
想要把手中的闲钱“生钱”出来,这本来很好,但是如果盲目追求保险的好处,却忽视了对人的保护才是最基本的。那么,极有可能投资收益仍抵不上因患病而支付的住院费。毕竟明天和意外,谁都不知道哪一个先来。
正确做法
建议做保险配置规划时,优先从人身险开始配置,如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等保障类保险;做好了基础保障,如果还有多余的闲钱,再考虑储蓄型和投资型保险,如年金、分红险保险等。
6
总结
1、在为自己或客户设计保险方案时,首先要考虑清楚对个人或家庭会造成重大损失的风险,再合理配置。
2、优先经济主力,优先人身险,优先刚需类保险。
3、在预算充足的情况下,越早买保险越好。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买到合适的保险产品,获得有效的风险保障。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