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是六一儿童节,我们来发一篇与童年有些相关的文章。
之前有人约稿,想让我写写记忆中的39路汽车。我一直没有想好如何来写这个题目,对于39路的印象很多,同时也非常琐碎,这条线路贯穿了我整个的童年,以及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
在六一儿童节的下午,我闪过一个念头,不如借着儿童节这个时间点,来写一写童年关于这条线路的诸多回忆。同时,也开辟一个「那些年,坐过的车」这样的专题,不定时的写一些文字。
然后,我一口气写下了下面的文字,希望大家能耐心看完。如果你也曾经是39路的乘客,或是居住在沿线,我们一起来补充这些记忆。
今天的这篇,算作儿童节特辑,谨以此文纪念我们都曾经有过的童年。
这是 江工開物 的第 22 篇开物
那些年,坐过的车
【 01 贯穿童年记忆的39路 】
儿童节特辑
图文 │ 江平客
全文7900字,阅读需要20分钟
这是 江工開物 的第 22 篇开物
地铁论站,天津
【 1.11 双林 】
图文 │ 江平客
全文2300字,阅读需要8分钟
江工开物,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尤其禁止「津沽一页书」转载
不要「以为」我同意你转载
当一个小孩子,打开一本书、或是翻开一本漫画,首先会看第39页,或是第39张插图是什么的时候,他一定对「39」这个数字感兴趣。
1982年39路开线,同年,我出生。
我不知道二者有什么联系,只是冥冥之中,在童年,这条线路伴随了我很多很多年。
1980年以前,天津市民的住宅,有成千上万低矮破旧的平房,及棚户区。1976年唐山大地震,毁损近70%。
▲图1. 1976年唐山大地震波及仅百余公里外的天津,图为贵阳路一带受损房屋│微信扫描图中二维码「江工開物」
天津市政府决定从1981至1985年,每年新建300万平米住宅。国家财政以每年800万元拨款支持震后重建,连续五年,总共拨款4亿元。于是,体院北、天拖南、长江道、密云路、王顶堤、小海地、万新村、王串场、北仓、47中北、民权门、真理道、建昌道、新立新村,共14个大型住宅区相继建立。
▲图2. 1982年39路开线,车号为1923,图│昊摄影│微信扫描图中二维码,关注「江工開物」公众号,更多文章
作为真理道居住区的配套设施,22路由王串场延长至泰兴路;同时,另辟39路,由泰兴路开往天津站、解放桥方向。
▲图3. 39路行经正义道图│微信扫描图中二维码,关注「江工開物」公众号,阅读更多文章
作为位于中环线以外的真理道居住区,连接市中心的唯一线路,同时中途途径王串场新村,这两处大客流的点,注定39路注定也会是一条大客流的干线。同时,这也是公交一厂开辟的最后一条正经的市区线路。
居住区落成的时候,中环线尚是城防河右岸的一条小路,这时的39路由泰兴路总站出发,在幸福道依次停靠靖江路、江都路与红星路三站;然后左拐王串场七号路(城防河),再拐入正义道,在正义道上停靠三号路、六号路两站;右拐王串场一号路后停靠四十八中一站;再拐入金钟路后停靠金钟路一站,然后南下狮子林大街。
▲图4. 39路行经正义道│微信扫描图中二维码,关注「江工開物」公众号,阅读更多文章
在狮子林大街依次停靠小树林、十字街两站,并在望海楼下设有狮子林桥区间站;在海河东路沿海河停靠狮子林桥、金汤桥、北安桥三站;在中心广场以东、解放桥东口设有天津站一站;过解放桥后,在吉林路口停靠解放桥终点站。回程狮子林桥一站停在狮子林大街桥口处。
▲图5. 泰兴路大院,能看到爷爷家│微信扫描图中二维码,关注「江工開物」公众号,阅读更多文章
我当时住家在东北角,每每乘坐39路,多是从狮子林桥坐到终点站泰兴路,买上一张一毛钱的红色车票,坐到终点站,那里是我的爷爷奶奶家。这一趟车,几乎是贯穿了童年的那些年。
然而,从我小时候坐车开始,并不记得有过经由「正义道」这样一个时期,而是直接经行「真理道」,在真理道停靠三号路、六号路两站。
其实「三号路」本身并不通达真理道,这只是保留了行经「正义道」时期的一个站名。
▲图6. 39路行经真理道│微信扫描图中二维码,关注「江工開物」公众号,阅读更多文章
当时的真理道北侧布有中医二附属医院等大量建筑,而南侧甚为荒凉。
只是记得大约是在五号路路口的大弯道处,路南有一个单位的院子,墙上写着「中环所」,时至今日,我也不清楚这是怎样一个单位,或许是中环线的管理部门吧。
▲图7.中环所│微信扫描图中二维码,关注「江工開物」公众号,阅读更多文章
真理道的荒凉,体现在车速上,这一段路是开得极为顺畅的一段路。
那一辆14米半的解放铰接从三号路出站后,随着发动机的声音变化,逐渐挂齐五档,直至发动机轰鸣,急速驶过弯道,随即摘挡、减速,滑行六号路进站。
另一条在当年来看属于畅通的道路,就是王串场一号路。当时的一号路,还设有机非分离的灌木花坛,车流不大,两侧是王串场新村的老平房,这在当年已经是很好的道路了。
39路在一号路,与7路伴行,但并不并站,甚至在同名为「四十八中」的一站也并不在一起;而7路的「新村口」站直接被39路忽略,这可能也是因为早年走行正义道的结果。
▲图8. 39路王串场一号路,四十八中站│微信扫描图中二维码,关注「江工開物」公众号,阅读更多文章
对于一号路的印象,始终停留在三个地方。
首先是路灯,一号路的路灯与其他道路的圆形、白光的高压水银灯不同,而是橙黄色的方形灯,我不知道是不是高压钠灯,这一点好像已经无从考证了。小时候,觉得这种方形灯和炒菜的「香干」很像,于是也给这个灯起了一个这样的名字。
▲图9. 王串场一号路的方形高压钠灯│微信扫描图中二维码,关注「江工開物」公众号,阅读更多文章
不管究竟是什么灯,只是觉得一号路这一路的橙色灯光,很暖,很亮。每当在夜晚坐39路回家的时候,总是觉得这一路心里也是很温暖、很明亮。
当快到四十八中站的时候,路灯的某一根灯杆,多出了一根牵引线,牵引线上挂有两个喇叭形状的绝缘子。
每当我扒在车窗,数着外面的橙色光芒的路灯,看到这两个绝缘子的时候,就知道,四十八中站马上就要到了。
▲图10. 高压钠灯橙色灯光│微信扫描图中二维码,关注「江工開物」公众号,阅读更多文章
四十八中站的背景是第二个印象。
去往天津站的下行方向,过了幸福道路口是四十八中站。车站在马路边有一处小港湾,港湾里是红白相间的站牌,旁边是黄绿相间的候车栏杆,这本不足为奇,而车站的背景墙却类似于一个九十年代小花园。
▲图11. 四十八中站港湾│微信扫描图中二维码,关注「江工開物」公众号,阅读更多文章
印象里,好像是些许马赛克图案的墙面,墙上有筑有几个凭空的长方形水泥花栏,里面种的是什么花,已没有什么印象。
那个时候,一号路沿线还都是平房,这个车站,以及背景墙,在夜晚橙黄色灯光的映衬之中,显得还是有些与之不同。
▲图12. 有点类似于这样的背景墙│微信扫描图中二维码,关注「江工開物」公众号,阅读更多文章
再有就是一号路路口的154终点站,当时的马路并没有这么大的车流,154以及172路的所有车辆,都停靠在马路边。
每次乘车经过,总能看到那一排老式的砖砌站房,154的老旧的解放铰接,以及后来172崭新的金马铰接。
▲图13. 一号路154/172总站,图│那些年,那些站│微信扫描图中二维码,关注「江工開物」公众号,更多文章
记得大约1989年之前,还没有上学那阵,有一次坐早班39路,在这里见到了停成一排的车辆,路边停车,便道上也停着车,待发。
这一次坐到了解放桥终点站,一张黑色的一毛五分钱的车票,是全程的车资,而五分钱的蓝色车票,我印象中,从未买过。
而这一切,随着王串场新村的改造,以及一号路的拓宽,都成为记忆中的那片云烟。
真理道、一号路是最为顺畅的道路,而金钟路、狮子林大街则是一条拥堵异常的必经之路。由于小树林路口为金钟河故道所形成的的交叉路口,这就注定这是一个不规则的交叉口。
在印象中,小树林路口,是一个逢高峰必堵车的路口。不端正的路口、各方交汇的车流,见缝插针的自行车,水泄不通的小树林。
▲图14. 拥堵的小树林│微信扫描图中二维码,关注「江工開物」公众号,阅读更多文章
14路、15路、22路、27路、39路,以及高峰的303路,在这里交汇,也在这里拥堵。
也正是在一次拥堵在路口的过程中,我见到了路口西北角,高墙下,一辆深绿色的解放铰接沿着墙边缓速开过,路牌写着「303」,这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见到303的真身。
▲图15. 高峰线303线路│微信扫描图中二维码,关注「江工開物」公众号,阅读更多文章
狮子林大街实际上是有几条道路拼接而成的,先是金钟河故道、再是水梯子大街、然后才是狮子林村的一条路。
▲图16. 狮子林大街、水梯子大街│微信扫描图中二维码,关注「江工開物」公众号,阅读更多文章
在「十字街」站的路口,老狮子林大街路西是一排平房,路东侧是一栋楼房。
印象里西侧平房有一条小路向西延伸,可能就是小关大街与东河沿大街的一个交口,在交口有一个水果店,名字大约是叫作「水梯子水果店」,这也是我第一次知道「水梯子」这个名字。
而「水梯子」这个名字,一直保留在老人的记忆中,直到后来,我爷爷还是把这一段路成为「水梯子大街」。
▲图17. 水梯子、电焊│微信扫描图中二维码,关注「江工開物」公众号,阅读更多文章
对面的那栋楼房,是在十字街的路口,一条蜿蜒的十字街,去往新货场、陈家沟子一带;而在那栋楼房的墙上写着三个字「电焊」。
说是三个字,并不是我不识数,而是因为电焊二字实际写成了「电火旱」,对于刚上小学的我来说,直接念成了「电火早」,我父亲骑车带着我差点乐的把我摔下去,而我一直觉得这么念没问题。
▲图18. 狮子林大街、十字街路口│微信扫描图中二维码,关注「江工開物」公众号,阅读更多文章
天津人说话吃字,「狮子林桥」往往念成「狮林桥」,小时候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以为这个名字就是这样。
狮子林桥站,这是我每次上车的车站,这里的车站貌似有些不同。
▲图19. 15路、39路狮子林桥站│微信扫描图中二维码,关注「江工開物」公众号,阅读更多文章
上行去往王串场方向的39路,从海河边拐到狮子林大街,在望海楼对面停靠「狮子林桥」站,这一处的车站位于一处空地旁。
而15路的同名车站,需要在往前走过一个极小的路口,设在一个工厂的门口,这两个车站并不在一起。
▲图20. 15路上行狮子林桥站,后面为开阔空地及39路车站│微信扫描图中二维码,关注「江工開物」公众号
此后,狮子林大街的十字街、小树林两站,这两条姊妹线路均为并站状态;而金钟路39路只有下行和15路并站。
这一处空地,是我印象极深的,便道距离后面的楼房有相当的距离,这本是金钟河故道形成的一片河滩之地,已经是金钟河为数不多的痕迹之一。
▲图21. 狮子林桥站空地及站位│微信扫描图中二维码,关注「江工開物」公众号,阅读更多文章
而下行天津站方向的39路,狮子林桥一站,停靠在海河边,这也使得我每次省却了过马路的烦恼。
车站对面的楼房,是一个月票发售处,每次贴月票都会来这里,同时这里也是公交公司的调度中心,从楼前面没有便道这一点来看,这里还是和金钟河故道有着脱不开的关系。
▲图22. 海河东路、狮子林桥口,左为空地及月票发售处、调度中心,推测两单机为5路,远去为39路停靠狮子林桥
每当走过狮子林桥,看过哪吒闹海的喷泉,我就知道,车站就要到了。
望海楼下面,并不是没有39路车站,而是有一个和15路并站同站牌的车站,只是这个车站是39路的「区间站」。39路是有固定「狮子林桥区间」的,这也是天津公交里面为数不多的设有站牌,有固定区间位点的区间站。
▲图23. 望海楼,及狮子林桥区间站,推测该铰接为15路停站│微信扫描图中二维码,关注「江工開物」公众号
每逢中心广场有活动,或是其他一些原因,39路会直接停靠在望海楼下面的区间站,清客、调头,然后在对面车站上客、回程。
▲图24. 望海楼下,39路狮子林桥区间站,图为15路│微信扫描图中二维码,关注「江工開物」公众号,更多文章
我后来仔细端详过那个站牌,39路的起讫站确实是写的「泰兴路」和「狮子林桥」,同时在路号39的下方用括号写着「(区间)」二字。
而车辆的路牌,与正常路牌也不一样。区间路牌,数字是带有一个黄色横线,而并不写起讫站名。
▲图25. 39路区间路牌│微信扫描图中二维码,关注「江工開物」公众号,阅读更多文章
而我真正赶上39路的区间,往往是39路的末班车。
泰兴路的末班是22.45,而解放桥的末班是23.00,按照当时的运行速度,全称大约需要40分钟,末班路况也需要25分钟左右。
解放桥发出末班车的时候,泰兴路发出的末班车至多也就是到狮子林大街一带,所以,泰兴路的末班车,回程并不是解放桥的末班,也就没有必要跑到解放桥,都是在狮子林桥直接调头回程。
狮子林大街的狭窄、小树林的拥堵,改造、拓宽是必然的。
大约是1992年,狮子林大街拓宽,15路和39路改道,15路绕行了中山路、老菜道、金钟河故道;而39路在停靠完北安桥一站后,绕行了中心广场、一宫、货场大街、新开路,以及天善社大街,然后回真理道,继续三号路、六号路站。
▲图26. 39路改道新货场│微信扫描图中二维码,关注「江工開物」公众号,阅读更多文章
而再一次改道,是1994年,修建小树林立交桥,15路绕行了北站立交桥,而39同样是这样的绕行。
1999年,最后一次改道,金钟河大街及小树林地道的拓宽。39路舍弃王串场一号路、金钟河大街,改走真理道,直接插到新开路,经小树林回狮子林大街。
由于小树林桥东南匝道的施工,桥下辅路不具备通行条件,39路也因此不得不面对一个艰巨的现实,在去往天津站方向的时候,必须沿匝道盘桥而上。
但桥面巨大的落差,对于服役十几年的老解放来说,盘桥是不是一般的费力,尤其是在高峰满载之时。15路同样的老车,直行北站立交桥尚且需要二档,轰满油门贴在最外侧车道,慢慢的蹭上桥;而39路在同样的状态下,更需要反向盘一个匝道,这一路很是惊险。
▲图27. 小树林立交桥盘桥│微信扫描图中二维码,关注「江工開物」公众号,阅读更多文章
车出新开路地道,若能在出口赶上绿灯,是最好,但往往并没有这么好的运气;车出地道,往往是等待红灯,和前面积压的社会车辆。
绿灯,满载,吭吭吭,挂上二档,缓慢而悠长的发动机声逐渐响起。
来到桥口几乎是刚刚挂上三挡,伴随着发动机低沉的声音,满载的老车爬上立交桥,引擎声越来越大,车身抖动越来越明显,而速度却越来越慢。
勉强撑到匝道口,三挡拉出的速度即将耗尽,却也似如释重负后,迎来一口短暂的缓气;而同时,在那尚存的一丝余速中,下离合、摘三挡、轰油门、再下离合,在变速箱含混不清的齿轮碰撞声中,急速抢入二档,伴随着肉眼可见的下滑、溜车,一脚油门,终于将速度拉到正向,然后,在发动机声嘶力竭的轰鸣声,和车身剧烈的抖动中,缓缓沿匝道而行,直到蹭出匝道,盘向更高的桥面。
▲图28. 小树林立交桥,左侧匝道为39盘桥匝道│微信扫描图中二维码,关注「江工開物」公众号,阅读更多文章
没有同步器、70余千瓦的功率、服役17年、14米半的铰接、满载、上桥、溜车、反向匝道……真的很是惊险。
直到金钟河大街彻底通车,15路和39路回原线,一律改为经由桥下通过,不再上桥。
手痒,可能是人类的通病。一次末班,司机甩掉了小树林站,直接从小树林地道冲上立交桥,直行通过,那一次顺畅了很多。
几乎是空车的末班车,在停靠金钟路站之后,司机踏下离合,将倒L形档杆紧贴右腿、用力的向左前尽头按下,伴随着吭吭声,挂上二档,缓缓提速出站。
车之有速,在引擎声开始上扬之时,随即向后拉至空挡,再紧贴身体向左后方拉去,挂入三挡,引擎声随即转入低沉。
▲图29. 老解放档位图│微信扫描图中二维码,关注「江工開物」公众号,阅读更多文章
速度再起,在引擎声再次上扬之时,向前推至空挡,随即立即向右后反手甩去,那便是四挡,引擎声再次转入低沉。
当引擎声再次略显高亢之时,向前推至空挡,然后将档杆向右前方贴向引擎盖,随即用手掌推住L形档杆的转角处,紧贴引擎盖,用力的向下按去,挂入五档……
听转儿,换挡,一气呵成,不拖,不燥。
摘挡滑行?节约油耗?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从地道冲到桥顶。
到达地道底部,已是五档排齐,全速前进。发动机的轰鸣声,与玻璃抖动巨大的哗啦声,以及铰接后车厢的颠簸声,在14米空旷的车厢内混响在一起,耳边一片嘈杂。直至冲出地道,借着惯性全马力冲上小树林桥。
将近桥顶之时,车辆尚有部分余速,一脚大油,五档减至三挡,在最后的混响声中,驶过桥顶。随即立刻摘至空挡,引擎声瞬间变小,世界一下子清净了下来,发动机也终于得到了悠长的喘息,在巨大的势能转换中,滑行通过十字街站……
已经记不清楚是几岁了,至少应该是没上学,1989年之前。
有一次晚上从泰兴路坐39路回家,父亲带着我,问站员,上哪一趟车,站员回答「28」。
当时的我并不能理解为什么39路,还会有一个叫「28」的车。父亲告诉我,「28」是车身上的号,你看,那里写着「1928」,这是这个车自己的编号。
▲图30. 注意车侧身的门标,及自编号│微信扫描图中二维码,关注「江工開物」公众号,阅读更多文章
也是从那个时候,我第一次知道了公交车会有自己的一个编号,这个编号叫作「自编号」。这以后,我往往会稍微留意一下这些车身上自己的编号。这是我对公交车最早的两个印象的其中一个;另一个是19路,那一次我知道了「司机」这个词。
这一次上学了,认识了许多字。
有车时间中,这样写:泰5.00-22.45 介5.20-23.00,「泰」是指泰兴路,那么「介」是什么?在很长时间内,我百思不得其解。
直到有一天,我问母亲,这个「介」是什么意思?她说,那是错字,应该是「解放桥」的「解」。
泰兴路大院,是一个三面候车走廊,一面出口的院子。
而实际上,院子在东侧走廊是有前、后门的,只是后门出来是一条被称作「泰兴路」的小路,不具备走车条件,因而后门也被废弃,所有车辆需要在院子里调头。
▲图31. 泰兴路大院│微信扫描图中二维码,关注「江工開物」公众号,阅读更多文章
东侧走廊为22路候车走廊,西侧为39路走廊,而中间走廊从未启用,那个短暂的56路只是逆行停在进站口。
在进站口对面,有一台老式加油机,方头方脑的样子,红色的外壳。每到下午四点半左右,所有车辆统一加油。
▲图32. 几乎一模一样的加油机,只是颜色为红色│微信扫描图中二维码,关注「江工開物」公众号,更多文章
由于老解放的油箱口位于司机一侧,所以回程车辆需要逆行停在加油机前面进行加油。
不准带客加油,是至今未变的规定,因而加油前需要清客,让所有乘客提前落车,而不进大院。如此一来,每到晚高峰时间,回程加油的车辆会在大院门口逆行一侧排成长队。
▲图33. 回程逆行加油,院内调头加油│微信扫描图中二维码,关注「江工開物」公众号,阅读更多文章
而大院里面的车辆,除了油箱口在客门一侧的金马,其余油箱口位于司机一侧的老解放无法直接进行加油,需要将车辆开到大院对面的空地原地掉头,然后再逆行停靠在加油机前进行加油。
每到加油时间,逆行停靠的加油长队,空地调头的辆辆铰接,一时间还是颇为壮观。
记得大约是上学之后,1990年前后的某一个夏天的傍晚,我来到大院里面等车。发现了一个在别的车辆上没有发现的问题。
在当时,各地量产的客车,多没有正式商标名称,多冠以产地名。天津产661型老解放铰接,会在水箱格栅上方标有「天津」二字,这本不是品牌,只是标明产地。
▲图34. 「天津」车标│微信扫描图中二维码,关注「江工開物」公众号,阅读更多文章
而在大院里面,我见到了两种不同的车标。取代「天津」二字的,一种是团旗,一种是党旗,我不知道这是给特定人群使用的车辆,还是特定人群制造的车辆,只是在别的线路,再也没有见过带有团旗,或是党旗车标的车辆。
泰兴路大院东侧站台外面,就是所谓的「泰兴路」,那是一条杂草丛生的土路。那条路不走车,只有很短的一个时间内,停过一阵22路的报废车,有老款的圆头单机,也有比较新的解放单机,不知道后者为什么会这么早报废。
与马路一墙之隔的,就是马场兵营。那时候,早六晚十还可以听到兵营的起床号、熄灯号。
从车场的后门出去,穿过那条小土路,稍微往南走一点,当时还有一个不甚大的水塘。不记得再怎么走,大约是往东南方向,就可以进入兵营内部,小时候跟奶奶进去拔过野菜,见到过部队在里面训练,爬战壕、翻障碍、走独木桥等等。
▲图35. 马场兵营,下方路为卫国道,上方路为真理道,水塘可能是南北向水沟遗迹,泰兴路大院大致在水沟北端
对于兵营的印象不是那么深刻,印象中只去过一次,只是感觉里面很大很大。也不记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起床号、熄灯号的声音再也听不到了。
1997年,我从东北角搬家到咸阳路,再去爷爷家,已经不能在狮子林桥作39路了,而是需要从西青道坐639,在北安桥换乘39。
当时的39路,经历了铰接异型混编、全线换180/637踢下来的金马单机之后,再次换成了6路踢下来的老解放单机,163x系列,我印象之中好像有个1639之类的车号。冥冥之中,与带「39」的东西总是有着各种联系。
▲图36. 深绿色车为39路晚年的解放单机│微信扫描图中二维码,关注「江工開物」公众号,阅读更多文章
车越换越次,客流其实还很好,只是这样一条当年干线,逐渐有些边缘化的感觉。
2000年前后,某夏日,晚上十点钟,我需要搭39路再换639回家,而639十点钟末班到北安桥的时间,大约只需要二十余分钟。我问39路的司机有没有可能赶上639大灯(末班)?
司机说,我试试。
那是一个女司机,着车出站。那一路的客流并不大,仅仅停了一两个有人上车的小站,短暂的停靠,随即是关门、挂挡,发动机一路轰鸣,老旧的解放单机穿梭在那些熟悉的道路上,似乎是比当年空荡荡的末班车开的还要猛烈一些。
这应该是我最后一次坐39路,也是最后一次坐在车里看着那些熟悉的街景。
▲图37. 39路幸福道,近江都路│微信扫描图中二维码,关注「江工開物」公众号,阅读更多文章
幸福公园两侧,窄窄的单行小路;幸福道,在汽车大灯中飘动的尘埃;曾经荒凉的真理道,已经遍布楼宇,中环所已经无从寻觅;一号路沿线的平房已经改建,只是那橙色的灯光,亦如十几年前的样子,很亮,很暖……
10点20分,那辆老旧的老解放,稳稳的停在了北安桥站。20分钟,这辆老旧的公交车,几乎跑完了单程。
司机问,没耽误事吧,我说,没有,谢谢。
下车,关门,车启,挥手,告别。
再后来,老解放单机报废了,39路换了不知道几手的小巴。
再后来,海河改造,39路缩短到狮子林桥。
再后来,39路成了定班车,一两个小时一班车。
再后来,39路就停运了。
如果,39路没有停运,那么他已经38周岁,与我同龄。
只是,有些事情,不能假设。
匆忙之间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眼眶几次有点湿润。其实,无论如何细腻的文字也无法准确描述出当时的那一种心境。
我们对童年的种种总是不能忘怀,是因为在那样一个时候,我们的内心清净的像一张白纸,一些简单的美好会在我们心里最深的地方留下烙印。就像那一路橙色的灯光,明亮而又温暖,没有原因,便是原因。
只是后来,心境变了,这种感觉也越来越淡,以至于我们逐渐忘却了那一路的灯光,以至于我们常常感慨时过而境迁。
但,总会有那么一个时刻,某些刻意或是不刻意的事情,会像石子一样,再次在心里激起涟漪。就像那一次二十分钟,和将近跑完的单程,在夜幕的笼罩和发动机的轰鸣声中,心里最深处保留的那些痕迹,会在那些橙色的灯光中再次闪现。确如当年的那份心境么?是,也不是。
留下心里那些印记吧,在心里最深处永远是那个少年,无论是否归来。
好了,这一期,由于儿童节,我们插入了一篇儿童节特辑,算作新系列「那些年,坐过的车」的起始篇,这篇其实构思了很久的文章,也终于落笔、定稿。
不知道大家看过之后,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欢迎留言讨论。
下一周,我们继续回到「地铁论站」的题目下,小海地和双林农场的问题,我们还剩下一半没有说完,我们下周继续。
下周六,晚上八点半,我们不见不散。
本期到此 下期早敬
江平客 │ 天津
欢迎点击下面蓝色链接
温故:贯穿童年记忆的39路│那些年,坐过的车01│江工開物022
阅读原文
欢迎请您用「微信」扫码下方二维码
关注「江工開物」公众号
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微信扫描图中二维码,关注「江工開物」公众号,阅读更多文章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尤其禁止「津沽一页书」转载
不要没羞没臊的说以为我同意你转载
别天天总「以为」
这个世界上没有可以免责的「以为」
距离第一次盗用我的文章
盗我文章已一年
至今未见你道歉
劝你淆好不容易
莫要缩头不敢言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