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如何融入全国发展大格局?如何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跑出全省最高速?三项指标增速位居全省第1位的的好成绩靠的是什么?“全面小康 奋进山东”主题系列发布会聊城专场给出了答案。
29日上午,山东省政府办公室举行“全面小康 奋进山东”主题系列发布会聊城专场,邀请聊城市委副书记、市长李长萍及聊城市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围绕“塑造优势 加快崛起 奋力谱写聊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提问。“十三五”期间,聊城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持续增长,三产占比提高6.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占比提高15.8个百分点。“四新”经济占比达到30%,较2018年提高6.3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1.5%,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使用外资等指标增速均位居全省第1位。 成绩令人鼓舞,前景让人振奋。聚焦新定位绘就新蓝图,各种有利因素正在加速向聊城汇集,聊城高质量发展的态势正逐步显现,形成了一大批亮点做法。
以“微服务”体现大民生
把群众的事当成天大的事
发布会上,聊城市委副书记、市长李长萍说,聊城提出“把群众的事当成天大的事”,就是解决一件又一件民生小事,回应一个又一个民生关切,坚持从群众反映强烈的身边事入手,从看得见的变化抓起,以“微服务”体现大民生,努力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在畅通群众表达渠道方面,聊城整合民意直通车、政风行风热线等各类民意表达渠道,成立新的12345市民热线,实现“统一受理”“一口办理”。累计受理群众诉求273万余件,能解决的立即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也要积极做好群众工作,针对共性问题深刻剖析问题根源,从制度上堵塞漏洞。党员干部走村进户进行起底式大排查,收集意见建议6.1万余条,协调解决4.3万余个,进一步促进了干部作风提升、营商环境提升、群众满意度提升。
在方便群众出行方面,围绕打通主城区交通“堵点”,新改建跨河大桥19座,干道42.8公里,人行道18.8公里,打通断头路71条,建设过街天桥20座,有效改善了城市道路“微循环”。在全省率先实行了供暖季免费乘坐公交车政策,党政机关的停车位向社会错时共享,今年还将启动公共停车泊位智能化建设,着力缓解交通及停车压力。
在优化生活环境方面,聊城市以打造“15分钟生活圈”为抓手,今年新建了30个“口袋公园”,推进100处城市“微景观”建设。改造提升4条历史文化街区,将优化居民生活环境与挖掘历史文化内涵紧密结合,用心用情保留城市记忆。建设雨污管道130公里,涉及主城区20条道路,一大批困扰市民多年的积水片区得到有效整治,积水路段越来越少。
下大气力解决房产证无法办理历史遗留问题,将群众办理不动产证与追溯建设单位责任分开处理、同步进行,解决了350多个小区“办证难”问题,并创新推出契税消费券1.4亿元,惠及群众近20万户。在老旧小区上,创新推出“菜单式”模式,给予群众更多自主选择权,努力寻求各方满意的相对最优方案。积极推进“红色物业”建设,对于老旧住宅小区实行物业管理全覆盖,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为让群众吃得安心、吃得放心,对市城区农贸市场进行调研摸底,启动了首批11个农贸市场提升改造计划,重新规划设计、健全硬件设施、改善卫生环境,并对进入市场的商品严格执行检测标准,努力守护好群众的“菜篮子”“米袋子”。推行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学校食堂实现100%全覆盖。“如果没有按规定操作进入厨房,即使是没带帽子这样的小细节,也会被智能摄像头迅速抓拍并报警。”李长萍说。
“4012”模式跑出全省最高速
企业开办2小时压缩至20分钟内
聊城市创新企业开办“4012”模式,企业开办时间由2小时压缩至20分钟内,跑出全省最高速。发布会上,聊城市委副书记、市长李长萍介绍说,聊城聚焦改革开放,跑出了优化环境的加速度。树牢“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的理念,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着力打造企业创新创业“生态雨林”。扎实推进法治政府、诚信社会建设,重塑新时代聊城商业文明。
建立“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服务专员”等工作机制,实施“一把手走流程”,主动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创新企业开办“4012”模式,企业开办时间由2小时压缩至20分钟内,跑出全省最高速。实现社会投资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交房即办证”改革经验在全省推广。建立审管互动机制,推进审管良性互动、精准衔接,市场活力得到有效释放。
2020年,全市市场主体达到58.3万户,其中企业主体16.5万户,分别较2015年增长161%、284%。助推企业对接资本市场,凤祥股份成功在港交所上市。聊城市坚持将“双招双引”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打造了江北水城“双招双引”大会、院士专家聊城行等特色品牌。
“十三五”期间,全市招商引资累计到位资金1410亿元,实际使用外资实现大幅跃升,连续9年被评为“中国外贸百强城市”。“对于聊城来讲,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是我们做强区域经济、加快崛起的必然选择。我们真诚希望更多企业在聊城成长壮大,更多人才在聊城成就梦想,让聊城发展的活力更足,后劲更强。”李长萍说。
传统企业“老树发新枝”
新兴产业“小苗成大树”
发布会上,聊城市委副书记、市长李长萍介绍说,聊城坚持把新旧动能转换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总牵引,毫不动摇推进“三个坚决”,全力做好“存量优化、增量崛起”两篇文章。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淘汰落后钢铁产能514万吨、焦化产能60万吨、电解铝产能53万吨,清理散乱污企业3300多家。
深入实施“制造业强市”战略,聚焦制造业十大重点产业,建立产业链“链长制”,加快创新强链、配套延链、招引补链,新能源汽车、有色金属材料、精细化工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
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实施市级以上重点项目705个,完成投资2300多亿元。启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三年计划,开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加快推广科技“创新券”,激发企业科研“创新潮”,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4倍以上,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70.4%。
强化数字赋能顶层设计,一体化推进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建设,建设全省首个“城市大脑”综合指挥平台,培育聊云数据湖、东阿阿胶、中通客车等一批5G应用场景,形成了数字聊城发展新格局。
一批传统企业“老树发新枝”,一批新兴产业“小苗成大树”,创新驱动、数字赋能,正成为推动聊城工业升级的重要引擎,经济发展的潜力更大、韧劲更足。
“聊·胜一筹!
”品牌更响亮
每天超百万斤蔬菜发往京沪
李长萍介绍说,聊城是农业大市,地处肥沃的黄河冲击平原,有近300万人口生活在农村,一产业占比14.4%,耕地面积770多万亩,建有黄河下游最大的现代化引黄灌区——“位山灌区”,生产了全省八分之一的粮食和七分之一的蔬菜,是全国优质粮食、瓜菜菌、肉蛋奶重要供应基地,这些都为农业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近年来,聊城市持续推动农业产业化、科技化、规模化、品牌化,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为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聚焦乡村振兴方面,实施了历史投资规模最大的引黄灌区节水工程,新增高标准农田267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100亿斤以上。打响“聊·胜一筹!
”品牌,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474家,每天销往京沪和粤港澳大湾区的蔬菜超过100万斤。
聊城坚持“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完善农业品牌培育机制,实施“净菜进京”“净菜入沪”工程,加快建设京津沪和粤港澳大湾区高端农产品供应基地。今年以来,新增“三品一标”94个,总数达到1330个。东昌葫芦、莘县蔬菜、东阿黄河鲤鱼、高唐锦鲤、冠县灵芝、临清桑黄等一批特色农产品知名度不断提升。健全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的全链条闭环式农产品监管体系,争创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农业总体效益持续向好,“十三五”期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49.5%。
李长萍表示,对于聊城来说,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禀赋,发展前景广阔。下一步,将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把握发展规律、提升农业质效,脚踏实地、久久为功,真正让农业成为有希望有奔头的产业,努力为百姓种好“幸福树”、铺好“致富路”。
以绣花功夫提升城市品质
着眼于融入全国发展大格局
“我们面临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重大战略叠加的机遇,随着郑济高铁、雄商高铁、聊邯长高铁的建成通车,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各种有利因素正在加速汇集,聊城发展潜力无限、未来可期。”李长萍说。
“聚焦基础建设,我们精心谋划,拓展了城市能级的新空间。着眼于融入全国发展大格局,不断强化交通基础设施支撑作用。”发布会上,聊城市委副书记、市长李长萍介绍介绍,聊城市完成投资369亿元,新增高速公路232公里,德商、青兰、莘南、高东4条高速建成通车,“县县通高速”目标提前实现。郑济高铁加快建设,雄商高铁即将开工,聊邯长高铁、聊城机场前期工作顺利推进,聊城区域性交通枢纽地位将进一步彰显。科学优化城市空间布局,茌平实现撤县设区,全面启动高铁新区建设,着力提升开发区、高新区发展能级,全力打造主城区“一体两翼”发展格局。突出共建共治共享,在更大范围内统筹和推动城市更新,探索实行责任规划师制度,以绣花功夫提升城市品质。“真诚希望更多企业在聊城成长壮大,更多人才在聊城成就梦想,让聊城发展的活力更足,后劲更强。”李长萍说,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是聊城做强区域经济、加快崛起的必然选择。
展望“十四五”,聊城市将坚定不移拓展创新驱动、加快发展新路子,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注重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积极嵌入新要素、拥抱新变量,在做强数字经济中赋能发展。
“十四五”时期,聊城将坚定不移构建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新体系,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融入国家重大战略,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全力打造冀鲁豫交界区域中心城市。坚定不移建设碧水蓝天、美丽宜居新家园,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导向和模式贯穿到经济发展全过程,加快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定不移打造改革开放、创新创业新高地,完善改革破题体制机制,推动改革更好对接发展所需、群众所盼、民心所向,着力建设低成本创业之城、高品质生活之城,形成各类高端要素竞相聚集的强劲势头,奋力实现在鲁西大地加速崛起,努力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作出聊城贡献。
“ 我们将努力把她设计好、装饰好、打理好,擦亮“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的城市名片,让天更蓝、水更清、树更绿,城市发展更有温度。 ”李长萍说,无论对老聊城人还是新聊城人来说,这里不仅是实现梦想的舞台,更是温馨温暖的家园。
找、求发布、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在线等你来报料!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