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5月12日,长春一汽成功试制的第一辆轿车被送到北京,这辆车被命名为“东风”牌,寓意是“东风压倒西风”。
21日,毛主席和林伯渠同志一起乘坐东风牌轿车在中南海转了两圈,他高兴地说:“我终于坐上中国人自己制造的轿车了。”
东风牌轿车
当时中苏关系紧张,国家号召全国人民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喊出的口号就是“东风吹 战鼓擂,红旗飘飘谁怕谁”。
东风牌轿车是中级轿车,但国家还缺高级轿车,于是上级要求一汽集中精力研制“红旗”高级轿车,要在1959年9月前试制出一批,向国庆十周年献礼。
听说一汽要造高级轿车,朱德把他老人家的“斯科达”,周总理把他的“雷诺”,陈毅副总理将他的“奔驰”纷纷送到一汽作样车。车子到了一汽就被拆解为成百上千的零部件,一汽人按照自己的特长认领任务,签下保证书,旋即投入到不分昼夜的研制工作。
1959年9月29日,第一批崭新的10辆CA72红旗轿车摆放在人民大会堂前展览。
这些红旗轿车车身颀长,通体黑亮,雍容华贵,庄重大方,极富中国民族特色,例如扇面形状的水箱格栅、宫灯形的尾灯、福建大漆“赤宝砂”的仪表盘、用杭州云纹织锦装饰的座椅及门护板。
浩浩乎雄州之风,泱泱乎大国之烈。红旗轿车自诞生以来就是“国车”的象征,它还是中国革命胜利的象征,老百姓心中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1966年,红旗CA772B防弹车研制专案组在中南海成立,组长是毛主席的司机张正吉,副组长是一汽副厂长李中康。
红旗CA772B是由全国多家单位联合研制的。轮胎是沈阳第四橡胶设计院设计的,轮胎防护性要求是最高车速达到110公里/小时,在半自动步枪打穿后,还能跑到100公里外。防弹玻璃由北京建材院负责设计,外壳是包头坦克厂专门配制的,其他部件则由一汽设计完成。
CA772B在长春净月坛测试坡度时,陷入淤泥出不来,无奈之下,试车组找来解放军帮忙。他们先是叫过来两个人抬车,使出九牛二虎之力,汽车仍丝毫不动,然后叫来一个班的小伙子才勉强把汽车抬起来。红旗CA772B究竟有多重呢?
该车自重5.5吨,7升排量,300匹马力,550牛米,并且要求能够在四挡直接爬13度坡。
普通红旗轿车的发动机是200马力,如何将发动机功率提高到300马力是一个大难题。革委会指定的人苦苦搞不定发动机,他们只能找来一汽发动机专家杨建中,当时他正在长春兽医大学参加劳动。
对于这项光荣重任,杨建中却表现得很不情愿,他觉得这不是好差事,搞成了没什么好处,搞不成的话一身罪。妻子也劝他“你千万别搞”,但他不搞也不行,不搞就是“钻进革命队伍的坏分子”。
果不其然,杨建中的第一轮设计没成功,发动机碎了,之后骂他为“隐藏在革命队伍里的坏蛋”的字报被贴得满满一墙。
与杨建中有类似经历的还有高永锋,他是稳定杆的设计者,也是因为一次没做好,关于他的字报就贴了出来,叫做“不稳定的稳定杆”。
表面上,研制红旗CA772B是非常光荣伟大的任务,参与人员也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不仅技术好,更要出身好。其实他们都是把脑袋掖在裤腰带上的。
专案组的工作是保密性质,有个工人因为弄丢了一张图纸,上吊自杀了。还有一名试车司机因为“跟踪了康生的车”被抓起来关了半年,实际上只是刚巧随后行驶了一段路。
虽然日子不好过,但那是一个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的时代,专案组的人都克服了种种困难,完成了各自的任务,成功制造出12辆CA772B三排座红旗防弹车,车身采用特种防弹钢板制成,玻璃也是防弹的,轮胎可以自动补漏,保险措施万无一失。
当年,国外政要访问我国时,都把“见毛主席、住钓鱼台和坐红旗车”当作三个最高礼遇标准,这是从尼克松访华开始的。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前夕,美国准备空运一辆防弹车过来,周总理对他们说:“不用,我们有自己的防弹车。” 但是美国国防部长黑格不相信,他亲自检查后说:“OK,就用中国的防弹车。”
尼克松到达首都机场时,周总理亲自率领50辆红旗轿车到机场迎接,并把自己的6号CA772红旗保险车给尼克松专用。之后尼克松访问上海,国家从北京空运了一辆红旗防弹车到上海供其使用。
所以当时国内外报纸上的发布对象不是尼克松的空军一号,而是红旗防弹车。
从那以后,各国元首前来访华都以坐红旗防弹车为荣,例如德国总理科尔、法国总统希拉克等。
虽然红旗轿车为中国人争了光,为一汽赢了荣誉,但红旗毕竟是不惜成本的手工产品,质量问题在所难免。有驻外大使反映说:红旗轿车毛病太多,有时到机场去接国外领导,红旗却半路抛锚,误了接人事小,影响两国关系事大。
八十年代初,有位国家领导外出,他乘坐的红旗轿车突然冒烟了,被迫中途换车。事后查明,只是化油器的问题。领导怒道:“红旗生产这么久了,质量还是上不去,这样的车还生产它干什么?”
1981年5月14日,人民日报登出了红旗轿车停产令:“红旗牌高级轿车因耗油较高,从今年6月起停止生产。”
就这样,红旗轿车进入按甲休兵的状态,直到九十年代复产。
红旗轿车毛病多是一大弊病,还有一个就是成本太高。一汽老工程师华福林曾说:“在制造成本方面,1970年国家购买红旗时,车价每辆为4.5万元,但我们觉得那些车价值45万元都不止,估计要上百万元。”
另外,红旗轿车“手工作坊”的生产模式注定产量不高,从1958年至1981年停产,各型红旗车总共只生产了1510辆。
九十年代末,一汽全面引进国外新技术,红旗轿车复产,“大红旗”陆续被“小红旗”取代,红旗轿车也逐渐成为国民用车,走入寻常百姓家。
如今,在徐留平的带领下,红旗轿车让梦想成真,让理想飞扬,一汽红旗取得前所未有的辉煌业绩。60年的不懈、60年的创新,今天的红旗人不仅传承了老一代的红旗精神,更为红旗精神赋予了新的时代元素。
然而大红旗轿车留在人们心中的印象和信念正在日渐模糊,或许这就是时代变迁的必然结果。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