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我坐的车上,感触深的事均和声音有关。
我前面两排靠窗坐的是一位医生。因为天天坐车,一些乘客的职业已经搞清楚了,甚至工作单位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有的是打电话泄密,有的是别人打招呼泄密,有的是和熟人闲聊泄密。医生的声音像是受过专业训练,宏亮、清晰,声声入耳。如果和电台的设备接起来,搞个现场直播没有丝毫问题。他的一个朋友打电话诉苦,估计是女的朋友,说是和她哥三人和别人,估计是前夫,签了一个协议,现在后悔了,觉得吃亏。医生劝她自认倒霉,否则嚷嚷出去,让别人怀疑他们三人的智商,带灾她哥。建议她的话到此为止,再不要给别人叙说了,免得人家笑话。手机就有这点不好,它最容易出卖你,它给你带来最大方便的同时,也让你心灵的客厅洞然于世,而且是你和你最好的朋友共同合谋的杰作。单就这件事论,我同意医生的观点。到底捕风捉影到了一些货真价实的信息,我的这个举手,说真的比同意某人,更是靠谱。
医生的话完毕,耳根尚未清静片刻,我旁边那位90后妹妹胖胖的脸、大大的眼,斜倚车窗,对着脖子附近的耳麦,开始了绵绵情话。小姑娘的声音本来就是天籁之音,再加上发哆,又处在热恋中,更是让人听了感觉舒服。不过这内容不能让人恭维,一会儿要人家请她吃饭,一会儿要人家给她买项链,简直把自己打扮成了一位可怜兮兮的爱情乞丐。
正当我对邻座的甜言蜜语腻歪的时候,车厢前头的大戏恰到好处地适时上演。女:你把手扶好。男:我扶不扶好关你屁事?女:你说话嘴巴放干净点。男:……(后边的话,少儿不宜,大人不宜,问候妈,问候祖宗八代,问候七大姑八大姨,写出来都要打上叉叉,有名词,有动词。男人说了,女人重复,青出于蓝;女人说了,男人加词,青出于蓝。普通话火药味儿不足,先后换上了大秦方言。现场情况我只能概括到这里。)车上的人习惯性地约定俗成地保持了沉默,司机同志以安全大局为重,严守中立,也一言不发,俨然一群“莫言”。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